第三节 校舍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3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校舍设备
分类号: G467
页数: 2
页码: 703-704
摘要: 本节记述民国时期之1990年永昌县校舍设备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校舍设备 教育 教育经费

内容

民国时期,三处私立青云小学是新建的土木平房;云川镇中心小学因年久失修,校舍破旧;永昌中学大部分教室、办公室系庙房改修,新建的几栋学生宿舍均是土墙茅草房;各乡中心小学均为庙宇改建,保国民小学几乎全是利用的庙房,教学设备一无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学生日益增多,人民政府每年拨出经费维修校舍,添置桌凳,陆续维修和营建了一批校舍,但质量较低,经历年使用已多为危房。据1982年统计,全县中小学校舍5390间、10.3万平方米面积中就有一、二级危房2184间、4.16万平方米;学生课桌数量少,质量差、破损十分严重,可用的桌凳只能供52.4%的学生使用;教学设备短缺,大部分中学实验课和演示课无法进行。1983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到1985年,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有131所中小学新建、改建和维修校舍共630幢8.83万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和空心盖板教室520幢6.65万平方米,教学楼3座5766平方米,办公楼1座480平方米,生活用房102幢1.48万平方米,这部分新校舍占全县学校建筑面积的94%,有94所学校新建了校墙和校门;添置木制课桌凳4860套,维修旧桌凳5240套,基本达到了每个学生一套课桌凳;教学设备如实验演示器材、体育器材、图书等都有添置和更新,县属中小学均有电话机、电视机、电子琴、风琴、及广播器材,部分学校有电影放映机,许多农村学校购置了电视机、录音机、油印机及扩音器材,中小学图书达1.58万余册,各类教学仪器2570余件(台),价值达48.4万元。1985年以后又投入配备仪器资金30.18万元,其中乡、村自筹资金15万元;建成实验室、仪器室7栋1158平方米,投入资金22.5万元,止1990年底全县建起了焦家庄、六坝两个农村实验教学中心,按“一类”标准为永昌县第一中学配备了分组实验仪器,其它县属中学和乡(镇)中学均配备了演示实验仪器;小学都配备了教学教具箱,全日制小学配备了自然常识教具箱;中学均设有图书室,小学设有图书箱224个,有图书2.7万多册;各学区配备了数学录放像机、电视机和录音机,全县各学校有录放像机35台、电视机38台、录音机15台;建起了价值1.2万元的卫星接收天线一套。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