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集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社会集资
分类号: G467
页数: 1
页码: 703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社会集资,全县各机关学校纷纷向城乡中小学捐赠办公桌椅、课桌凳、体育器材、取暖设备等,价值达5.2万元,并资助现金5.8万元。
关键词: 社会集资 教育 教育经费

内容

据旧县志记载,明朝户部左侍郎永昌籍人士胡执礼于嘉靖九年(1530)谢病归乡期间,购置学租粮三百余石,以接济贫寒学士读经求学,对后人启迪很大。清朝乾隆年间,知县郭昌泰率先捐赠白银,带动地方开明绅士纷纷捐资,兴办了“云川书院”,并将书院北面的20亩菜圃招民耕种收租,供给书院常年费用,民国时,县城中“义妇”张赵氏用银1400元买下闲置的官产,捐赠给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社队投入资金成为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民办学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社队统筹解决,国家给予补贴。1974年,新城子公社投资新建了一所标准较高的中学,该公社各大队也利用公共积累,动员社员投工投料修建校舍35幢,5460平方米,解决了校舍不足的困难。从此,全县各公社、各生产大队纷纷集资投工投料,新建和维修了一大批农村校合。1983年,再次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集资办学。1984年,全县教育投资223.1万元。其中乡(镇)、村集资140.16万元、新建和扩建砖木结构校舍134幢、维修危房12幢。1985年,国家投资和乡(镇)、村集资123万元,修建校舍97幢。并从皇城水库续建工程结余资金中拨给永昌一中和城关二小各10万元,分别修建礼堂和教学楼。当年庆祝第一个教师节之际,全县各机关学校纷纷向城乡中小学捐赠办公桌椅、课桌凳、体育器材、取暖设备等,价值达5.2万元,并资助现金5.8万元。1985至1990年社会集资612.8万元,全部用于校舍维修和购置教学设备,共改建危房5232平方米,扩建校舍81991平方米。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