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27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
页数: 3
页码: 695-697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成人教育概括了农民教育、职工业余教育、函授、电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
关键词: 永昌县 教育 成人教育

内容

成人教育始于辛亥革命后。民国二年(1913)永昌设立“民众图书馆”。十六年(1927),又增设了民众教育演讲所、阅报所。二十年(1931),已有“民众学校”3所,职员6人。二十五年(1936)成立了“通俗讲习所”。抗日战争时期,各学校设短期识字班,青年入学识字,学习抗战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人教育称为“工农教育”,由县文教科(局)管理,并配备专职干部具体负责。1951年国家颁布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在街道、乡村、厂矿成立工农业余学校、识字班和农民冬学及在职干部业余学校,动员工人、农民、干部学习文化,扫除文盲。“文化大革命”中,成人教育完全被政治运动所取代。1978年,成立永昌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成人教育被重新重视。1983年10月,县政府成立永昌县职工教育委员会,负责管理职工教育。农民教育仍由县文教局管理。
  农民教育(包括城镇居民教育)主要是扫除文盲。民国二十七年(1938)县城东大街办起“民众教育馆”。此后,乡村在保国民学校附设以宣传抗日为主要内容的识字班,教师由保国民学校教员兼任,要求学员能读通俗书报,会写简单便条即可。二十九年(1940),县城民众教育馆和青云小学各附设识字班1个,有学员70余人。但大多不久即停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秋全县兴起了举办识字班和冬学的热潮。1953年,已有农民夜校、冬学225所,有6023人参加学习,其中女学员2746人,年底经测试,达到脱盲标准的311人。1954年,县城有居民识字班9个,学员409人,其中女学员261人;县城新办了2个高级小学班,学员64人,其中女学员59人;焦家庄乡红庙墩和新城子乡新城子村各办了1个高级小学班,学员共72人,其中女67人,开设普通小学高年级语文、算术两课,由邻近小学的教师兼职任教。1955年以前,没有统一的扫盲识字教材,一般由区、乡自编识字课本发给学员学习。1956年,县委宣传部和教育科编印《农民识字课本》3万余本,供给扫盲使用。是年,农村识字班发展到474个,学员21595人,其中女1028人,年底经考试达到脱盲标准的1164人。水源乡参加识字班的学员3613人,被省上树立为扫盲先进单位。1958年扫盲工作脱离实际,数百个高小班和几十个初中班、高中班一哄而起,当年10月竟虚报永昌为“无盲县”,不久,随即停办。1965年开始重视“耕读”教育,着重扫除农村青少年文盲,1966年以后,农村大办“政治夜校”注重宣传政治,扫盲识字的很少。1978年农民教育开始恢复。1982年县文教局在朱王堡、南坝等公社搞扫盲试点。其后提倡在农村普遍开展扫盲工作,但组织工作难度增大,扫盲教育成效不大。
  职工业余教育1953年,县政府办起永昌县干部业余学校,每年一期,每期3至4个月,共办起了5期,主要任务是使职工中的文盲和半文盲脱盲,参加学习的干部职工185人。从1955年起,举办高小班3期,每期集中学习一年,参加学员244人,设语文、算术两课,使用普通小学课本。从1956年起,开办初中班2期,学习期限为半年,使用普通中学初中课本,参加学员116人。1957年下半年停办。“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属工厂举办过“七·二一”工人大学。
  1981年县职工教育委员会对1968年至1980年高、初中毕业的1309名在职职工进行文化课摸底考试,在此基础上,采取按系统同期分办学习班的办法,进行了文化课和业务能力“双补”教育。1985年起,举办职工高中文化补习班,开设高中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课程,其中机关干部班增设“文秘”课,工人班增设专业技术课。经过培训,有496人取得合格证书。1985至1990年共在全县培训职工5692人次,其中干部2299人次,工人3393人次。
  函授、电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始于1956年,当时有省办、全国办两种形式,报名参加大中专函授学习的大都是中、小学教师。其方式是:按照函授学校招生章程和本人特长及工作需要报考专业,经考试合格后录取;由学校邮寄教材或面授,学员自学,定期将作业寄给学校批阅;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由函授学校颁发毕业证书。1963年县内机关干部参加全国函授学习的30多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函授教育停办。1980年以后,又重新开办。永昌县先后有20多名学员获得大中专毕业证书。
  电视大学,开始于1982年。当时全县上电视大学的学员有数十人,大多数是机关干部和教师,首期招生18名,其后又招自学视听生6名,共24名,到1985年有11人取得了大专文凭。学习方式是:学校经考试入学后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教材,收看(听)教学录像(音),并聘请辅导教师不定期地进行教材难点,重点指导;规定课程全部考试合格后,由电视大学颁发毕业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4年开始,由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主持。永昌县先后有200多人报名参加。其方式是:参加自学考试的学员,使用规定的教材和学科大纲;每年参加两次统一考试,每门课程合格后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全部课程合格后由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颁发毕业证书;自学考试分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所设专业均由本人自选报考。从全县看以报考汉语言文学、政治理论、新闻等专业者居多。1985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鼓励和支持职工、待业青年积极参加在职进修,要求各部门从工作上、时间上给予适当照顾,以保证完成学业。并拿出了一笔资金,作为鼓励职工在职进修的奖学金。经两年实践,1985年底已有249人取得了一至两门学科单科合格证,14人达到大专毕业水平,5人获得中专毕业证书。
  近年来函授、电大、自学考试发展很快,从1982年到1990大专以上毕业的470人,中专的200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