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职业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2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
页数: 4
页码: 692-695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职业教育包含了师范学校、西河公社畜牧业中学、永昌县技术学校、清河地区农业中学、永昌县清河农业中学、永昌县马家坪农业中学、永昌县卫生学校等。
关键词: 永昌县 教育 职业教育

内容

民国时期,没办过职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始开办职业技术教育。
  师范学校永昌县于1959年秋季在县城西大街创办了学制三年的永昌师范学校。当年招收初师班2个、中师班1个,共150名学生。初师招收高小毕业生,中师招收初中毕业生。初办时共有教职工12人。其中教师10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教师中,大学本科学历的2人,大学专科学历的3人,中专学历的4人,幼师学历的1人。一年级开设政治、语文、(分为语基和语教)、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生物等课程。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撤销永昌师范学校,在校学生大部分并入武威师范学校就读,设备和一部分教师并入永昌一中,部分教师调入重点小学。1981年秋,永昌县在北海子新办的教师进修学校内附设了“师范班”(实为武威地区师范学校开办的师范班),当年招收中师班1个,共53名学生。“师范班”按照新的中师招生办法,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第二年又招收新生52名。根据学生少、规模小和与教师进修学校合办等特点,制定了《师范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和《师范学生成绩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促使管理规范化,并加强了学校教研活动,教学质量较好,受到了武威师范学校的好评。1983年元月,“师范班”105名学生同教学人员移交新建的金昌师范学校。
  西河公社畜牧业中学永昌最早的职业技术学校是1958年西河公社(今新城子镇和红山窑乡)在红山窑创办的“西河公社畜牧业中学”。当时招收了本地小学文化程度的学生32名,学习普通中学课程,为本公社培养畜牧专业人员。1960年停办。
  永昌县技术学校1959年11月,永昌县创办“技术学校”。开设农业、水利、畜牧、林业和工交(次年将工交改为电工基础)5个专业,学制3年,招收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8至22岁城乡青年180名(其中女生54名),设5个班。次年,有40名学生统一分配工作,另有50名学生因生活困难中途辍学。在校学生未完成3年修业期,于1961年上半年陆续分配工作。7月,该校停办,校产全数交县委党校。
  清河地区农业中学1963清河地区工作委员会利用已停办的永昌三中校舍,以民办公助的方式办起了清河地区农业中学,招收清河地区小学毕业的农村青年56名,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等初中课和土壤学、植物、农业机械、医药、兽医等实用技术课。因师资缺乏,只得毕业一届后再招收新生。1961年招收两班共12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时办时停。1982年改为普通中学,即今永昌三中。
  永昌县清河农业中学1984年,在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将原“水源乡中学”改设为“永昌县清河农业中学”,属县直接管理。接受了永昌三中上年招收的农业班1个;新招学生50名,设专业班1个。招生对象为清河地区初中毕业生及具有初中学历的农村青年。开设基础课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专业课有生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土壤肥料、作物栽培、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机电、家畜饲养、果林、农业经营等。专业课在各年级选开。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县、乡招聘农村干部时优先照顾,大部分都回本村服务。1988年开始改为面向全县招生。至1990年底共开设农学、林果园艺、养殖、机电、服装、综合(农牧)等6个专业,在校学生186名,历年来共毕业专业人才156名,输送到大专院校深造的学生12名,共有教职工25名,其中教师18名。
  永昌县马家坪农业中学1964年,县上决定改修红山窑马家坪农场房舍,着手筹建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次年5月开学,面向全县招收小学毕业的农村青年。当年招收80人,设2个班。开设初中政治、语文、数学和土壤学、植物、畜牧兽医、农业机械四门专业课。学校接管原农场耕地百余亩,由师生耕种。学生生活、学习费用由农场收入开支,不足部分县上补助。1969年改名为“永昌县五·七红专学校”,招收普通中学班和短期专业培训班。到1976年,共培训赤脚医生102名、农机人员234名、初中教师30名、畜牧兽医16名。1977年,专业培训班停办。1978年秋,改为普通中学。
  永昌县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学校教师由县医院医生兼任。学习时间根据学习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定,长者一年,短则半年。课程分内科、外科、生理解剖、护理、妇科、妇幼保健、病源、病理等。到1965年共结业学员3届3班,118人。1966年停办。1981年县卫生局、县医院举办“初级卫生人员训练班”,主要培训乡村医生,到1985年共办半年期训练班和一年期医护培训班6期,结业学员114人,学习内容新增了计划生育技术。
  永昌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机械技术培训始于1959年,当年举办为期半年的“拖拉机手训练班”2个,参加学员115人。1973年,县农业局在北海子校场山开办永昌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学习期限不定,主要学习大型农业机械和手扶拖拉机操作及维修技术。到1990年,共培训16181人次。
  永昌县职业中学1984年秋创建,校址在校场山下,面向全县招生,学制与普通中学相同。当年招高中班1个,学生50名。教职工9人。除开设普通课程外,另增设财会专业课。1985年,有高中班2个,其中财会专业班1个,学生50名,专业班除开设普通中学课程外,增设会计原理、记帐等课;初中班1个,学生160名;教职工23名。但由于师资缺乏等原因,职业教育部分专业课程未能达到预期水平。1990年在继续办好普通教育班的同时共开设打字、财会、无线电修理、电子技术等四个专业,向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100名,教职工77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