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审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0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审计
分类号: F239.227.42
页数: 2
页码: 657-658
摘要: 本章记述永昌县综合经济审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 永昌县 综合经济 审计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本县没有专门的审计机构,审计业务归财政部门办理,是一种财政审计合一的制度。1982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决定,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永昌县于1983年4月成立了审计局。1985年8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更加明确了审计机关的职权和任务。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自1989年1月1日起施行。永昌县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全面展开审计工作。1989年主要是抓“重点”审计和实现审计经常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方面的工作,后逐步开展了“行政事业定期审计”、“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财政、金融审计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审计”等指令性审计,并结合我县实际抓了“两西资金审计”、“支农扶贫资金审计”、“水利建设资金审计”等各种专项审计,对维护财经纪律,保障改革开放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0年,县审计局设立了企业审计股,行政事业审计股。成立了审计事务所,开展了委托咨询审计服务。共有专职审计人员12人。在有关单位建立内审机构3个,配备内审人员10名。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审计工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1984年到1990年完成审计项目192项,涉及312个单位,审计总金额达48137万元,其中违纪资金686。96万元;应上缴财政99.02万元。自1984年以来每年完成的审计项目见表185。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