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0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统计
分类号: C829.23
页数: 2
页码: 656-657
摘要: 本章记述永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统计工作也随之发展,由于统计服务面逐步扩大,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同时又具有信息灵敏、数据全面、渠道畅通的优势,因而能向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资料,农产量及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提供了大量所需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永昌县 综合经济 统计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统计工作也随之发展,1953年2月,县人民政府设立了永昌县统计科,配备干部5人,对全县各乡、各部门统计工作进行组织和指导。至1957年10月统计科撤销,业务移交县计委,1958年9月,业务归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60年1月成立了统计室,1961年撤销,业务交县经济计划委员会。1964年1月,成立县统计局。1966年9月,经计委、统计局、工交局合并称工交办公室。1973年11月恢复了经计委,统计业务仍由经计委办理。1980年12月,统计局分设,配备干部9人,专司全县统计工作。
  1984年1月1日《统计法》颁布实施后,全县各级各部门普遍重视和加强了统计工作,县统计部门加强了自身建设。1984年10月,按省上要求,组建了永昌县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编制9人,专司全县农村社会经济的调查工作。业务隶属甘肃省城乡抽样调查队和县统计局双重领导,在全县选定了12个农经住户抽样调查点和18个农产量抽样调查点,均聘用了辅助调查员,并于同年开始对全县农村10个乡镇,普遍进行了农产量抽样调查工作。为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85年配备了农村乡镇专职统计员,并建立了乡镇统计工作站,各行政村相应组建了统计组,配备了兼职统计员,为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行乡镇统计工作站探索了路子,总结了经验。县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也基本配备了专兼职统计员。统计手段开始逐步实现现代化,1989年,统计和农调队购置微机2台,开始对统计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1990年底,一个以县统计局为主,机动灵活,上下贯通,快速准确的统计信息网络基本形成。按照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各项报表制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完成了本县各年度的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等定期报表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统计工作有了一个大的发展,统计参与党政决策,成为党政宏观管理和宏观决策必需的基本依据;统计监督领域得以拓宽,统计日益渗透到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统计工作已由提供信息的单一功能走向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由于统计服务面逐步扩大,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同时又具有信息灵敏、数据全面、渠道畅通的优势,因而能向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资料,农产量及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的分析报告,为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提供了大量所需科学依据。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