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管理
分类号: F123.1
页数: 2
页码: 654-655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综合经济计划管理概括了管理原则、历年管理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综合经济 计划管理

内容

一、管理原则
  统一计划,分部门管理。全县的各项生产、计划、物资供应等各项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全县范围内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在县的统一计划指导下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县政府下达到各主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计划,由各部门监督执行。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为了实现计划管理,县政府一方面制订有关规定,签定经济责任书,进行监督、检查;一方面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并允许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
  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多年来坚持统一计划,未经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调整计划,以保持计划的严肃性。但县政府又在坚持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给企业和部门一定的灵活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缩小了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企业有了充分的自主权。
  二、历年管理情况
  “一五”计划时期,对国营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及较大的公私合营企业,采取直接计划形式,由县政府下达计划指标,对一些重要物资进行统一分配。对于集体、个体所经营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实行间接计划,县政府主要通过贯彻党的经济政策、并采取一定的经济措施使全县经济活动纳入计划轨道。
  “二五”计划以后,对各种性质的经济都无例外地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杠杆的使用越来越少,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缩小了指令性计划的范围,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并采取了如下措施:
  充分发挥价格、税收、利润、信贷等经济杠杆作用,以保证计划任务的实现;
  在农业、工业、基本建设、科技等方面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在各行业、各经济单位普遍实行经济合同制,将产、供、销,生产与建设,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经济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从1984年开始,县政府与各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各部门对基层单位均签定了经济责任书,实行首长部门负责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及奖惩办法。
  以上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计划的贯彻落实。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