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调拨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3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调拨运输
分类号: F724.7
页数: 3
页码: 535-537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民国时期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粮油调拨运输发展情况。
关键词: 调拨运输 粮油运输 永昌县

内容

民国时期,永昌库存田赋粮,由省政府统一调往张掖、酒泉、高台、武威等地供应军需。运粮任务由县政府分配给各乡、镇,经各地承运大户,组织有运输能力的农民用铁、木轮牛、马车,骆驼和毛驴运送。政府按照运输里程付给运费。由承运大户领取后,再发给每个运粮户。但大户从中层层剥皮,真正的运户所得无几。再加田赋管理单位出入库粮食用斗量,平出尖入,所以运1石粮,到收粮地点,差额1斗,均由运粮户承担,往往运费抵补差额还不足,运粮成了农民的极大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短途运粮基本靠铁、木轮大车,1958年后靠胶轮皮车。1956年兰新铁路建成,运往外地的粮食由河西堡火车站直接发运。1961至1963年县粮食局设有皮车队,担负县内部分移库任务。1965年前后,县内粮油由专业运输部门的汽车运输。1973年县粮食局购进上海牌130型汽车1辆。1980年先后购置解放牌汽车2辆,东风牌汽车1辆。1983年成立了粮食局汽车队。到1990年底实有汽车13辆(其中油灌车1辆),火车油灌车3辆,基本负担县内的粮油调拨任务。关于粮食仓库的建设情况,1953年以来的粮油库存情况和调入调出数目详见表140、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