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储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3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储存
分类号: F724.7
页数: 2
页码: 533-534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1954年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粮油储存发展情况。
关键词: 粮油储存 储存量 永昌县

内容

粮油储存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并举”,保证国库粮油的安全,防止粮食霉烂变质及各种事故发生。
  1954年,杜家寨仓库由于保管不善,库存小麦2000斤色泽变红,气味不正常。其中140斤已失去食用价值。事故发生后不上报,采取压埋灭迹的错误作法,经县监委调查核实,对县粮食局和储运负责人、仓库主任及有关人员给予撤职记过等行政处分,通报全县。
  在粮油入库中,严禁虫粮、霉变粮、高水份粮油入库,并建立了粮情检查化验制度和保管员岗位责任制。经常保持仓内外清洁卫生,做到“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不留垃圾、杂草、污水)。从1963年开始,全面进行“四无”(即粮食无虫、无霉、无鼠雀、无事故;油品无酸味、无渗漏混杂、无油垢、无事故)粮仓的检查评比。对储粮做到五日小查、十日大查、一月化验,刮风下雨随时,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粮情检查有记录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974年经省、地、县粮食检查验收,全县13个储粮点,全部达到“四无”粮仓标准,颁发了“四无”粮仓县的荣誉证书。
  1986年后,粮油储存量逐年增多,库容严重不足,露天储粮达12688万斤,给保管工作带来严重困难。为确保安全储粮,1988年开展了科学保粮措施,用防虫磷拌和储粮,露天围包散装空心垛和采用“双低”(低温、低药量)密闭保粮法,巩固了“四无”成果。1990年省粮食局组织的全省“四无”粮仓县普查验收工作组复查验收,达到全省“四无”粮仓县一类标准。
  粮油验质定等,1960年以前,完全靠人的感观检定,整理粮食用小圆筛、手摇现车。1960年以后,逐步设置了水分测定器、容重器、电动风车等各种检验仪器和机具。1978年国家规定收购小麦以容重定等。杂粮以纯粮率为主定等。到1990年,全县共有电动风车(筛)174台、电烘箱8台、水分测定器70台、容重器49台、分样器6台、谷物选筛14套、害虫选筛3台、各种磅秤162台、各种天平16台、电子计算机3台。电脑测湿仪2套、棚膜300公斤,槽管400米,电组测湿杆400根,电动机48台,防毒面具20套,以及防虫药等。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