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仓库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3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仓库建设
分类号: F724.7
页数: 2
页码: 532-5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民国后期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粮油仓库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储运 粮油仓库 永昌县

内容

民国后期,全县只有土木结构粮仓3座,其中县城内2座,永宁堡1座,总容量只有200万斤左右。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粮食收购量增加、仓容不足,便利用县城城隍庙、雪王庙、火庙、马庙和杜家寨的庙宇储粮,但这些庙宇有的是土地皮,有的是砖地,春、秋泛潮,储粮很不安全。后经粮食职工利用炉渣,石灰磨细打仓库地坪,改善了储粮条件。
  1955年在河西堡新建第一座容量300万斤砖木结构的苏式仓1座。另建简易棚仓1座,容量100万斤。1957年以后,先后在河西堡、城关、六坝等兴建储粮仓库5座,总容量1448万斤。1965年后在红山窑兴建砖木结构房式仓库2座,容量157万斤;在南泉、水源、朱王堡兴建土木结构简易仓3座,容量545万斤;河西堡面粉厂新建和改建仓库3座,容量850万斤,至此全县总容量3026万斤。由于原有的庙宇及借用的民房,有的已归还物主,有的庙宇原来就很破旧,经过多年使用,已再不能储粮,加之收购量逐年增多,需要增建仓库。1970年上级指示,仓库建设以土圆仓为主。土圆仓不用钢材、木材,只用泥草建造,先在双湾粮管所试点建造土圆仓11座,容量145万斤。到1972年全县共建土圆仓38座,容量325万斤。这类仓经过雨淋日晒,有的塌顶、有的仓地泛潮,储粮很不安全,于1979年经过仓库普查全部报废。
  1980年至1985年,除红山窑、朱王堡粮管所和油脂购销站新建仓容1400万斤仓库外,又在新建的粮站姚家寨、王信堡、刘克庄、东寨、二坝、西沟、陈仓、下汤修建砖木、砖混结构仓库,总容量1900万斤。1986年至1990年又先后在新城子、红山窑、刘克庄、东寨粮管所和王信堡、八坝、胜利粮站新建仓7座,容量1980万斤。到1990年底,全县实有仓库46座,容量10322万斤(设计容量),其中:苏式仓3座,容量625万斤;简易仓9座,容量1032万斤,拱型仓1座,容量400万斤;房式仓33座,容量8265万斤;钢板油池8个,容量264万斤;土油池1个,储油5万斤。打水泥晒场60726平方米。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