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购销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2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购销机构
分类号: F724.7
页数: 2
页码: 515-516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民国初期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粮油购销机构发展演变情况。
关键词: 机构 粮油 永昌县

内容

中华民国初,征收田赋粮,沿用清制,由户房经办。三十年(1941)十月成立甘肃省粮政局,县上设粮政科。田赋归中央接管后,县设田赋管理处,办理征实征购及土地陈报事宜,负责办理粮食工作。后改为田赋粮食管理处,负责地籍整理,土地陈报,田赋经征等事宜。田赋粮食管理处下设城关、永宁堡、宁远堡3个粮食仓库,负责粮食收、支、储、存等工作。
  1949年9月,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原永昌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同时,成立了永昌县城关粮食仓库。1950年秋,成立永昌县粮食局。1953年改为粮食科。1956年恢复粮食局。1958年末,县财政局、粮食局合并成立财政粮食部,1959年撤销,恢复粮食局。1966年9月,粮食局、商业局、县供销合作社合并,成立财政贸易办公室,机构合并,业务分开办理。1967年撤销原机构,恢复粮食局。1969年2月成立了永昌县革命委员会粮食管理服务站。1970年9月更名为永昌县革命委员会粮食局。1975年改称永昌县粮食局直至1990年。为便于管理,便于向广大群众服务,县粮食局附设有下属机构。这些机构附设及历年变化情况为:
  1950年县粮食局下属城关、永宁堡2个仓库。1953年兴建杜家寨粮仓1处。1954年设宁远堡、河西堡、南泉、新城子粮食购销组。同年在六坝、南泉、河西堡建立油脂购销组。1955年在河西堡粮食购销组的基础上,建立河西堡粮食仓库,并设立朱王堡、陈家沟粮食购销组。1956年设立红山窑粮食购销组,1957年设立六坝粮食购销站,同年各粮食购销组改名为粮食购销站(简称粮站)。县油脂购销站及所属六坝、南泉、河西堡油脂购销组撤销,业务与当地粮站合并。1958年成立了永昌县榨油厂。1959年建立河西堡面粉厂,与河西堡粮食仓库合并。负责收购、销售、加工业务。同年成立粮食局猪场。1961年8月,恢复河西堡粮站,撤销榨油厂,业务并入城关粮站;陈家沟粮站并入宁远堡粮站;红山窑粮站并入南泉和新城子粮站;杜家寨粮食仓库和永宁堡粮站合并。1963年增设金川粮站,下设4个供应门市部。1964年8月恢复油脂购销站和红山窑粮站。1970年在南坝、下四分、陈家沟、东四沟设立临时粮食收购点。1972年设立双湾和王信堡粮站。1974年各粮站改名为粮食管理所,下设粮站。南坝粮站隶属六坝粮管所;王信堡粮站隶属红山窑粮管所。1975年恢复县榨油厂。1977年10月成立县油脂公司。1918年10月,金川、双湾、宁远粮管所及河西堡面粉厂划属金昌市粮食局。原河西堡粮管所分为河西堡粮油仓库和河西堡粮管所,分别隶属于市、县粮食局。1983年设东寨粮管所,刘克庄、姚家寨、二坝、八坝、西沟、下汤、陈仓等7个粮站。同年,县油脂公司并入榨油厂。1985年恢复县油脂购销站。1986年将刘克庄粮站改为粮管所,南泉粮管所改为粮站。
  1990年底,县粮食局内设人秘、业务、财会、储运、议价5个股,下属榨油厂,油脂购销站和9个粮管所,为核算单位。粮管所下设12个粮站,为报帐单位。其中城关、新城子粮管所无下属粮站,红山窑粮管所下设王信堡、姚家寨粮站;刘克庄粮管所下设南泉粮站;东寨粮管所下设二坝粮站;六坝粮管所下设南坝、八坝粮站;水源粮管所下设西沟、胜利粮站;朱王堡粮管所的下设陈仓、下汤粮站;河西堡粮管所下设第一、第二、第三粮站。
  全县粮食系统职工,由1950年的14人,增加到1990年的485人,其中国家固定职工312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