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三废”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三废”治理
分类号: X74
页数: 2
页码: 511-512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1985年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工业“三废”污染治理情况。
关键词: 工业污染 环境保护 永昌县

内容

1970年以来,永昌电厂粉煤灰的污染已十分严重。永昌电厂帮助河西堡镇下洼子村营植了一条100米长,20米宽的阻灰林带,防止粉煤灰扩散。
  1984年6月永昌县环保办公室对河西堡镇的7个污染较重的工业企业单位下达了23项“三废”治理措施。1984年县水泥厂对扰民严重的罗茨风机(该设备为土立窑鼓风所用)增添了消声器,减轻了噪声。1984年氮肥厂对破裂漏水污染农田的620米水管进行了维修更换;铁路采石场产生的废石屑也已按河西堡镇政府指定的地点倾倒。1985年以来实施并取得效果的污染治理项目有:(一)永昌电厂在煤场“龙门爪”处投资1500元,设计安装了机械喷水设备,对局部煤尘飞物有控制作用。(二)农垦八一磷肥厂,集资5万元,建了氟气回收塔、拌酸棚,控制了氟气的外扩散。
  同时,根据1984年下达的治理项目实施情况和实际所需,又新增了治理污染项目13项,并付诸实施:(一)、永昌电厂共投资17。74万元,给河西堡镇下洼子村一、二、三、四生产队铺设■108×4型自来水管道6750米,利用地形高差自然压力送水。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群众要求,电厂除原计划解决4个生产队人畜饮水管道工程外,还给该村五、六队和学校也通了水。(二)、河西堡铁路机务段投资2.4万元,给河西堡镇沙窝村一、二、三、四生产队铺设供水管道100米,解决了这些队的人畜饮水问题。(三)、农垦八一水泥厂对重点扬尘点进行除尘改造:在熟料车间立窑成形盘处安装了小型沉降式除尘器;在振动溜子处安装了旋风和汽降相结合的除尘器;在生料磨喂料过程处加了防尘罩,共投资1.5万元。(四)、河西堡铁厂,投资7.2万元,在原料车间三号筛粉楼振动筛处安装了旋风加湿除尘器;在焦炭场焦粉飞扬严重处安装了旋风除尘设备。另外对治炼高炉的废气(一氧化碳)进行了回收利用。(五)、化工总厂投资5万元,对脱炭工艺进行改造,采用了苯啡儿脱炭法;对碳化塔进行密封改造。(六)、金昌市面粉厂,投资3000元对2吨的生活锅炉安装了旋风除尘器,降低了烟尘排放浓度。(七)、永昌县榨油厂投资10.2万元(包括锅炉房的兴建)完成了生产锅炉的更新改造工程,并配套安装了旋风除尘器。(八)、1986年以来,金昌化工总厂筹集资金530万元,对各分厂几个主要污染点进行了治理。相继完成了氯化铵管区余流液装置、纯碱厂管区余流液装置、SO亚缩机冷却水闭路循环装置、碱厂摩尔液浓度回收装置和油收回装置等环保措施。1986年以来,尚有永昌电厂、河西堡铁厂、县水泥厂等企业进行了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上述措施均收到了显著效果。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