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房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1
页码: 5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农房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房建设 乡镇建设 永昌县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中,无房的贫苦农民分得了房屋。1955年农业实行了合作化,各农业合作社和生产队开始集体修建仓库和饲养场等。1958年,“大跃进”期间,按照“大步跨入共产主义”的思想,对乡村民房统一修建,部分地方将农民原来的房子撤除,集中到居民点上,并修建生产队办公室、食堂、幼儿园等公共建筑,个别村队把住宅建成军营式房屋。1962年后,农村经济恢复,社员个人修建新房的比较多,但没有统一规划,村落布局较为零乱。房屋多为传统样式。1967年,对农田、渠道、道路,村庄进行了初步规划,要求群众在居民点上按统一规划修建住房。在此期间,农民建房虽数量不大,但其样式有了初步更新,开始修建砖基础、玻璃窗、油漆门、粉皮墙、纸糊顶棚的土木结构房屋。1973至1975年,全县进行田、林、渠、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零散的居民房屋全部向居民点搬迁,房屋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截止1980年,全县农房都集中到了规划的居民点上,基本形成农村居民点的新格局。因历次规划都不符合标准,1983年永昌县城建局召集各乡村镇建设助理员,举办了培训班,重新对全县10个乡镇、108个行政村和892个自然村的居民点全部进行了规划。居民建房已出现了砖木结构等质量较高的标准。至1990年,中等农民,一般有土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平房5至10间。历史上农房建筑见《风俗、方言、人民生活卷》。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