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1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建筑
分类号: F426.91
页数: 8
页码: 501-508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民国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建筑事业发展情况,包括建筑队伍、设计能力、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情况。
关键词: 建筑 建筑事业 永昌县

内容

第一节 建筑队伍
  民国时民用建筑由木匠、泥水匠(瓦工)、油漆匠承担,无一定组织,多由施工单位或个人请约,联合施工。
  1953年永昌县城关镇把闲散的泥瓦、木等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泥业组和木工组,均为集体性质。揽建的工程多为小型维修或一般土木结构的平房。到1956年县手工业联社成立,将泥瓦、木等工组归其管理。1959年更名为永昌县建筑工程队,属县计划委员会管理。1960年7月县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后,接管了建筑工程队。并从社会上招收了一批工人,转集体为全民所有制建筑企业,达80余人,工程队下设5个施工组。到1962年达600余人,其中正式职工200人,临时工400人,主要承揽县城,河西堡及其它乡镇的“五小”工业厂房、库房及民用建筑的施工,承建完成的工程有县委工字室及其办公室、宿舍100多间,河西堡地区武威运输公司汽车一队大礼堂,县城“东方红”会堂,县炼油厂砖结构拱形宿舍。1962年10月撤销县建筑工程队。1963年将原建筑工程队精减下放的泥瓦、木匠约28人,重新组成永昌县建筑修缮社,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隶属县手工业联社。1985年4月又归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理。更名为永昌县建筑工程公司,有固定职工108人,合同制工人100人,临时工47人,固定资产达73万元。下设人秘、财统、技术、材供4个股,木材加工、汽车修理2个车间和4个施工队,一个预制构件厂。有土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7人。工程队能承建六层以下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的楼房,18米以内跨度的工业厂房和30米以下的烟囱。承建完成的工程有永昌钟鼓楼维修、县政府办公楼、县水泥厂办公楼、榨油厂浸出车间、工会游艺室等。1985年完成产值220万元。1962年朱王堡镇梅南二队成立建筑队(称苏家湖建筑队),尔后各乡(镇)建筑队相继成立。到1985年注册的农村建筑队有水源乡西沟村为主的永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朱王堡镇建筑工程公司,河西堡建筑工程队,北海子企业公司以及部分村队的建筑队共19个。从业人数达2075人。其中乡(镇)建筑队6个,人员达1307人,村队建筑队13个,人员768人。部分建筑公司和工程队,已拥有一定的施工能力和设备,可以承建三层以下的建筑物。在河西堡地区的其它建筑单位还有省建九公司,金昌市农垦分公司等建筑工程队。1988年县武装部成立复员退伍军人安装队,专门承揽水、电、暖安装工程。1989年,永昌县乡镇企业管理局成立永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共有管理人员5人,职工120人,全部系合同工。有技术员4人,技术工人14人,可承担四层楼房以下建筑物。
  关于建筑队伍情况详见表127。
  第二节 设计能力
  早在盛唐时期,永昌县的建筑设计就有较高的造诣。如圣容寺唐塔及县城明代钟鼓楼,均设计精巧,结构严密,宏伟壮观。民国时所存的庙宇、会馆,均有较精美的设计造型。
  民国时期,民房建筑的平面布置及安排均由修建房屋的主人作简单设计,屋架结构及造型均由木匠掌尺,根据主人的意图进行设计,不绘图(或木结构简图)。只在心目中构成主体模型,依次进行施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建筑开始设计,而民房建筑,仍沿用传统作法。1961年以来,金川、河西堡地区一大批现代化工业建筑,是由省设计院或企业设计队设计的。1972至1976年,县计划委员会主持城建工作期间,开始培养设计人员,形成了自己的设计能力。1985年7月,永昌县成立了建筑设计室,共有设计人员6名,开展城乡建筑设计业务。从事建筑设计的6人中,大专以上学历3人,中专学历3人,有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1人,曾为县党校、河西堡水泥厂、离合器厂、工会、体委等单位进行建筑设计。可承担六层以下砖混结构的民用建筑,20米以内跨度,5吨以下吊车吨位的单层工业厂房、仓库建筑工程设计和小城镇规划设计。
  第三节 建筑材料
  永昌历史上的建筑种类不同、所用材料各异。
  庙宇、会馆、商号、铺店、官府衙门及部分富裕人家的庄园房屋用石条、石块作基础和柱顶石,墙壁用青砖垒砌,主要部件梁、檩、椽子以及门窗均用木料制作。屋面用木板(俗称踏板)或茅条(荆棘)铺盖。青瓦盖顶。墙壁用白石灰粉刷,门窗用油漆彩绘。普通民房,屋架、门窗用木料制作,墙壁用土块垒砌,草泥封顶,富裕人家庄园的庄墙用生土夯打。
  1955年以后所有公房建筑已开始使用水泥。青砖、红砖、白灰、沙子、钢材、木材、玻璃、油漆等材料。民房建筑也开始用玻璃窗,砖柱子,砖基础,粉皮墙,纸糊顶棚,油漆门窗等。1976至1990年,土坯基本被淘汰,并在一部分平房和楼房上使用了陶瓷砖,水刷石,钢门窗以及钙塑板等材料。
  永昌自产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料石、土坯、红砖、白灰、纸浆、房笆、水泥、塑料板、各类砂石等。其余材料从外地购进,建材生产详见《工业卷》。
  第四节 建筑工程
  古代建筑永昌古代建筑有长城、金川大寺、县城钟鼓楼、圣容寺塔、云庄寺、文庙、孩母寺,尤以县城古建筑群为佳。各乡镇亦有不少古建筑遗址,详见《文物卷》。
  现代建筑现代建筑是以水泥、钢材和砖石为骨料建造的新型建筑。其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混合结构、悬索结构、钢结构等。1980年起县城多数建筑为砖混结构,也有少数框架结构的建筑。至1990年,城乡均有现代建筑。其中,较为优良的现代建筑物有下列几个:一是县政府办公大楼。该建筑座落在东大街北侧,坐北向南,由县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984年9月开工,1985年11月竣工。建筑面积3750平方米,占地面积828.4平方米,共5层,层高3.45米,总高18米,总长61.7米,宽13.2米,为一字型造型,砖混结构。外装饰水刷石,内装饰为纸筋灰罩面刷白色涂料,门厅地面为彩色水磨石,会议室和走廊为普通水磨石,雨蓬柱为绿色瓷砖贴面,各层卫生间系水磨石地坪,瓷砖墙裙,水冲陶瓷蹲式大便器。给排水设施、消防设施、采暖、电气设备、通讯设施等齐全。工程总造价77.62万元,被评为永昌县优质工程之一。大楼前建有花坛、喷泉、停车场,与瓷砖贴面的黄色大门浑然一体,造型洗炼,端庄稳重,装饰素雅。
  二是永昌县影剧院。该建筑座落于北大街西侧,由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第九工程公司施工。1983年9月动工,1984年8月竣工。建筑面积2109.58平方米,占地面积1734.28平方米。建筑共两层,第一层为观众厅、化装室,第二层为放映室,层高7米,总高15.95米,总长60.1米,宽27米,为工字造型,采用框架结构。外装饰为水刷石,清水墙,内装饰为纸筋灰罩面刷白色涂料,门厅内装饰为壁纸。观众厅装吸音板,门厅和二层放映室楼地面为彩色水磨石,雨蓬柱为棕色瓷砖贴面。给排水设施,消防栓配置、采暖、电气设备、通讯设施齐全,总造价101.88万元,可容纳观众1080座。关于近些年修建的现代建筑详见表128。
  第五节 建筑施工管理
  民国时期,建筑业没有专门的施工管理机构。1985年成立了县建筑施工管理站,按规定审查批准了全县24个县以下城镇集体所有制建筑企业的开业申请,颁发了营业执照。1986年又对永昌县的24个建筑企业进行了资格审查,对其技术负责人进行了考核,并查看了各企业近年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质量,根据审查结果,确定了各企业的技术等级,换发了资格证书。其中定为五级的6个,六级的12个,七级的4个。基本制止了无证设计,无照施工,降级转包工程或超越营业等级承担施工任务的现象。此外,县上对各建筑施工队的质量实行严格监督。具体办法,一是由建筑单位对自己发包的工程,派专人担任现场质量检查员,对工程分部、分项都要检查复核,严格按施工图、施工规范施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施工单位设立质量检查机构,搞好企业内部的自检自查。县建筑公司设立了质量检查股,各施工队均配有专职的质量检查员。三是建筑施工管理站,代表县政府对全县的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每年组织3至4次的由主管县长带队,计委、城建、财政、建行、工商局等部门参加的工程质量检查组深入各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总结评比,好的予以表扬鼓励,差的给予批评,或必要的处罚,工程验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评定。将其结果填人评定表,计算合格率,根据合格率确定整个工程的质量等级。对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不准交付使用。为了加强工程质量,在工程承建方面,还采取了招标投标的办法。
  1985年成立了永昌县招标投标领导小组,由招标单位、城建局、建筑施工管理站、建行、计委、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负责标底的审查和评定中标单位。1985年有一中礼堂、商品住宅楼、县委办公楼、农付公司营业楼、职业中学教学楼、水电局办公楼、北海子公园湖心亭、榨油厂浸出车间、水电机械化施工队办公楼及锅炉房、县政府锅炉房、水泥厂家属楼等13个工程项目实行了招标投标。1986年以来,所有建筑工程全部进行了招标投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