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园林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50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园林建设
分类号: TU986.3
页数: 2
页码: 495-49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古代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县城原来建设发展情况。
关键词: 县城建设 园林建设 永昌县

内容

园林,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独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永昌县见于记载的园林为数甚少。现今位于县城北二里许的北海子公园,据传早在唐代就是永昌的风景区,有楼阁、庙塔、亭台、池榭,参差相映,引人入胜。永昌旧县志中记载的“北山狮伏”、“柳池漾月”等名胜均在这里。但是,由于自然变迁和历代兵燹,这些名胜均已成为美好的传说,早已无实物可证。此外,永昌县境内有记载的古代建筑,如唐时敕建的金川前大寺、观河楼等许多古建筑,也已荡然无存,空留其名。境内现存最早的古园林建筑,是明清时期所建的北海子塔(也称金川寺塔、观河楼塔)和民国时期建的海子北面的五佛寺等。
  1978年以后,县政府决定逐步整修北海子公园。1982年冬成立北海子公园管理所,编制5人主持公园的管理维修和建设。至1985年四年中共投资25.64万元,机关职工义务投工近2万个。提水上山绿化校场山415亩,植树7.26万株,修缮和复建了殿、榭、亭、桥等建筑物10座。
  原海心韦驮堂、观音坛,因地基冻涨冲刷塌落而成危房。对此,于1985年进行了落架维修,采用混凝土筏式基础,改建拱桥2座,同时对海子进行了清淤整修。北海子南北长78米,东西宽38米,蓄水容量4446立方米。海子前后置石雕狮子两对,购置供游览的木船5只。同年又在校场山中段,建成永昌县烈士陵园、电视差转台及卫星地面接收站。之后几年内,先后还新修了海子东侧的三连亭、绿漪亭、骊靬亭、显美亭等。相继整修了公园主要通道,修筑了相应的保护设施,使518亩的北海子公园逐步趋于完善。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