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9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递
分类号: F616
页数: 2
页码: 481-48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古代至1990年永昌县邮递的情况。
关键词: 邮政 永昌县 邮递

内容

古代设立的驿所(站),起初以送达军书、公牍为主,后来逐步发展到传递民间信件。清末,设邮政代办所,不仅传送公文,还经办民间信件、函件、包裹汇兑业务。自民国元年开始,邮政代办所业务进一步扩大,成为经济、军事和为群众服务的主要通讯工具,但业务面很窄,主要经办汇票、函件、包件三大类业务,每年的邮政收入约在2000元上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继续承办以上诸类业务外,始经办发行全国各地定期出版的报纸、杂志,设报刊发行员,主管发行业务。报刊的投递使邮电系统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1949年全县订销报纸期发数212份,杂志期发数500份。到1985年底,报纸、杂志期发数合计3.25万份。
  1953年,邮电部和人民银行总行联合公布了银行和邮局办理汇兑业务的分工办法。工商企业汇款,由银行承办,个人汇款,归邮局承办。自1954年4月1日起,将过去各级邮局邮政汇兑资金经过邮汇金库统一调拨。改为各邮局每日根据实际汇兑收支差额,向当地银行立户存取,年终上划余额。1955年6月,县邮电局为确保邮政汇款的安全,改革实行新的汇况制度,并设立汇况检查员,使汇兑业务开展正常。1949年开发汇票1500张,1985年为2310张。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邮政函件、包件业务日趋增加。函件由1949年的7500件,增加到1985年的320600件,1990年的482126件;包件由1949年的55件,增加到1985年的2210件,1990年的1932件。县邮电局在开办上述一般业务的同时,于1957年开始办理机要邮件的收寄业务。1960年开办粮、布、食油票及户口、粮食移迁证的寄递。1979年对包件实行甲、乙类收寄。1984年开办“代收货价”业务,1985年,邮政业务收入为7.705万元。1987年7月开展储蓄业务,至1990年,有县城、朱王堡、水源、六坝、新城子五个邮电支局(所)开展储蓄业务,储蓄额共331万元。1990年,全县邮政业务收入达18万元,具体邮政业务情况详见表124。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