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理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管理机构
分类号: F532.8
页数: 2
页码: 474-47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铁路管理机构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铁路 管理机构

内容

兰新铁路在县境内的河西堡设有金昌机务段、金昌车务段、金昌车站;张掖工务段金昌工务桥梁领工区,张掖电务段金昌电务领工区,武南车辆段金昌列车检修所,武南生活段金昌供应站、地区食堂,武南房建段金昌房建维修、水暖领工区,武南水电段金昌水电领工区。以上机构,系河西堡地区的铁路管理机构,原名河西堡某段、站、工区,1990年一律改称金昌某段、站、工区。均属武威铁路分局和张掖有关段管理。铁路系统还有中学、小学、卫生所,公安派出所、职校、采石场和各段劳动服务公司等附属单位。
  金昌车务段成立于1976年1月1日。共管辖26个车站,其中有两个区段站和24个中间站。所辖里程,东起截河坝车站,西至张掖车站,全长219公里。其中,永昌境内,共有车站12个,全长103公里。1985年全段共有职工949人,内有行车人员505人,客运人员130人,货运人员145人,其他人员169人。1990年共有职工984人,机关股室11个,60人。金昌车务段位于兰新线368公里754米处,是客货运输的管理机构。主要任务是保证不间断的接发列车,正确组织旅客和货物运输。一般情况下,每24小时有客货列车25对,1990年货运总量234.8万吨,旅客发送量15.11万人次,上缴利润1987年至1990年,年均约300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49万元。
  金昌机务段前身是武威临时机务段,1955年9月14日由武威迁河西堡,称兰新铁路工程总局第一工程局临时管理处河西堡机务段。1956年2月29日打柴沟机务段合并于此。1958年7月1日改称兰州铁路局河西堡机务段,由武威铁路办事处分管。同年,张掖机务折返段交河段主管。1958年10月,与打柴沟机务段分设,1976年河段改名为“兰州铁路局武威铁路分局河西堡机务段”至今。段址位于兰新铁路369公里860米处,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任务是担负金昌段至张掖段之间173公里的客、货运输和小运转列车及沿途各中间站、区段站的调车动力牵引任务。建段初有职工413人,支配机车20台,运用机车17台,段管线11条,检洗车库2座,转车盘1台。1990年下辖运转、检修、设备、燃料车间和张掖机务折返段。内设14个股室,103个班组。有职工1415人,有支配机车57台,运用机车54台。固定资产总值1934万元。实行段、车间、班组三级经济核算。
  金昌车站,是客、货兼办的三等(区段)站,1954年建立(原名河西堡车站)位于兰新线368公里623米处。建站初有职工15人,有股道8条,装卸线2条,1990年有职工226人,有股道17条;硬面化旅客站台2座,货物站台2座,货位74个,货物仓库2座,货场36179平方米以及候车室、售票室、行包房、行车指挥室等。信号联锁设备为大站电气集中。该站现已是河西地区较大的物资集散中心。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