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管公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县管公路
分类号: F542.8
页数: 3
页码: 452-45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县管公路的建设情况,其中包括了永河公路、永清公路、下双公路、六南公路、焦五公路、马皇公路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公路建设 县管公路

内容

截止1990年,全县共有县、乡公路27条,全长650.03公里,其中:等内公路15条375.13公里(重复甘新公路线48.5公里),等外公路12条274.9公里。
  永河公路起于县城东门外甘新公路340公里处,经玉皇地、土佛寺、宗家庄至河西堡。1955年10月,县人民政府组织力量,进行勘测、设计。1956年动员北海子、东寨、河西堡等7个乡,6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民工2500多人和县级机关干部,从5月12日至9月30日,完成简易公路修筑工程,路宽7至8米。造价7.04万元(其中民工建勤4.35万元),10月1日正式通车。1972年全线铺筑成柏油路面。1979年进行了加宽、取直、修整。按技术等级分,永昌至宗家庄14公里为二级路面,路基宽10米,油面宽8米,宗家庄至河西堡12公里为三级路面,路基宽10米,油面宽6米,全线长26公里。
  永清公路起于永昌县城,走甘新线至八坝318公里处北岔经九坝、团庄、越兰新铁路、穿九坝滩,经韩家沙路、永宁堡至朱王堡,全线长68公里,其中八坝至朱王堡段37.5公里。该线于1956年3月测量,11月3日动工修筑,12月23日修成八坝至永宁堡简易公路。路面宽6.5米,造价2.47万元,其中:国家资助2400元,其余为民工建勤。1957年动员六坝乡的八坝村、永宁乡、新宁乡、刘泉乡群众进一步整修后,于11月15日通车至永宁堡。1958年上半年修成了永宁堡至朱王堡段简易公路,6月1日全线通车,1963至1976年先后几次对该线提高路基,加宽路面和改线,总投资9.28万元,投入人二3.86万个,车工8500多个。1980年8月,改建韩家沙路至朱王堡段(20公里至37公里)16.5公里为柏油路面,国家投资182万元,1981年6月改建铁路岔口至韩家沙路段10.5公里为柏油路面,国家投资16.69万元,其中甘肃省公路局补助10万元。1985年改建八坝岔路口至铁路岔路口段10.5公里为柏油路面,国家投资20万元,至此永清公路全线改成油面宽6米的柏油路,为三级公路。
  下双公路起于宁远堡公社下四分河雅公路37公里处,东岔经陈家沟、东三沟、天生坑至岳家沟村,全线长24公里。1973年,县、乡组织民工建勤,修成下四分至陈家沟简易公路7.5公里。1975年,双湾公社动员群众先后修成陈家沟至天生坑8.5公里和天生坑至赵家沟8公里简易公路。同年,地、县投资5.1万元,铺筑成下四分至陈家沟7.5公里柏油路面,路面宽8.5米,油面宽7米。1976年,地县投资7.09万元,铺筑陈家沟至东四沟柴湾8.8公里柏油路面,油面宽7米。其后,逐年整修延长,至1983年全线延伸到赵家沟村。其中:柏油路18.2公里,砂石面路5.8公里。均为三级公路。金川区成立后,该路移交金川区管理。
  六南公路起于六坝乡甘新公路324.5公里处,向南岔路,经雷家庄、东河水电处、越东大河至永安堡,全长9.03公里。1971至1972年,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群众修成简易公路。1973年县上投资1.84万元,改为砂石路面。1983年省上投资6.09万元,改筑成三级公路,1984年在东大河旧河床上修筑成混合式过水路面带涵洞1处。1985年全线铺筑成柏油路面,油面宽6米,为三级公路。
  王赵公路起于王信堡甘新公路372公里处,向南岔路,经柴家庄、红山窑、姚家寨至赵家庄与永马公路相接,全线长27.3公里。1986年,省上投资41.07万元,要求两年建成土路,同年由红山窑乡动员群众修建土路,至1987年,完成全线土路27.3公里。1988年,省上投资15万元,市上投资10万元,,县上投资5万元,建成柏油路面10公路。1990年省上投资26万元,县上投资14万元,市上投资10万元,建成柏油路面17.3公里,全线路面宽8.5米,油面宽7米,为三级公路。
  焦五公路起于焦家庄乡甘新公路352公里处,向南岔路,经夹道沟护林站,萤石矿至五沟煤矿,全线长21.5公里。1955年,由焦家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社员1000多人修成简易公路,1957和1963年先后两次整修,路面宽4.5米。1973年再次以民工建勤,投入工日2.18万个,整修为四级砂砾路,路面宽6米,晴雨均能通车。
  永马公路起于永昌,沿甘新公路至362公里处向南岔路,经新城子至马营沟煤矿,全线长56公里,从岔路口至马营沟煤矿长38.5公里。其中,柏油路面20.5公里(三级),砂石路面18公里(四级)。1958年,由新城子公社动员群众,以民工建勤方式,将大车道整修为公路。1959年,张掖专区测设队测量定线,发动社员完成了全部土路工程。1975年,国家投资22.81万元,动员北海子、焦家庄、新城子、朱王堡、红山窑群众,完成了从甘新公路岔路口至新城子段20.5公里的柏油路面铺筑工程,路基宽8米,油面宽6米。1976年,投资5.12万元,1979年投资1.2万元,拓宽路面7米,分别对其他路段进行铺砂和整修。
  马皇公路起于马营沟(接永马线)经小泉沟、穿越煤房子滩至肃南县皇城区,全线长31公里。1982年,国家投资10.86万元,以民办公助方式,动员新城子等乡群众,在原大车道的基础上整修为三级公路,砂石路面,路宽9米,后交肃南皇城区养护。
  永头公路原为东大河防洪专用线。起于县城东,沿二坝引洪渠,经下二坝、二坝、永丰,再沿东河总干渠至东大河渠首,全线长16公里,宽8米。1965年二坝引洪渠建成后组织民工沿渠修成简易公路,1974年由东河渠首对部分路段加宽、整修。1984年由皇城水库投资4万元,县水电局投资2万元,拓宽路面至10米,新建三孔桥1座。又从二坝引洪渠2公里处向西南岔路,经头坝口、沙沟寺至皇城水库,长32公里。
  河清公路起于河西堡,经河东堡、下洼子、青山堡、羊圈沙沟至宋家沟与永清公路接线,全线长42公里。原为清河通往河西堡大车道,多数路段通行于荒滩之中,比较平坦,天晴时机动车辆可以通行,但雨天泥泞难走。1985年国家投资26万元,以民办公助方式,改修成四级公路,砂石路面,路基宽8米,晴雨均能通车。
  河火公路河雅公路起点至河西堡火车站,1955年建成,长1公里,为柏油路面三级公路,油面宽10米。
  河东公路河西堡至东大山铁矿,1958年建成,全线长14公里,为柏油路面三级公路,油面宽6米。
  河九公路河西堡至九墩湾,全线长14公里,砂石路面,路宽6米,为四级公路。
  孟九公路宁远堡孟家大湾至九墩湾,1970年建成,全线长16公里,路宽6米,为三级公路。
  宁东公路起于河雅公路14公里处,经宁远堡公社、中牌至东湾。1976年建成,全线长9.3公里。
  27条县、乡公路中,以上15条均为等内公路,还有12条等外公路,具体情况见表113。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