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机械
分类号: F427.42
页数: 3
页码: 420-4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农机具制造、修配、通用机械的制造、修理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机械 发展 永昌县

内容

一、农机具制造、修配
  历史上农具制造,均为手工业生产。因工艺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木轮大车、手推车、木锨、犁头、档杆、摆耧等,由木匠制作;铁锨、镰刀、锄、铲、镢头、镐、木轮大车上的铁瓦(包铁瓦的车称为铁车)由铁匠(锻工)生产,犁铧、耧铧由炉院(铸工)生产;石磙子由石匠打制。民国时期全县有铁匠铺14家,木匠铺4家,炉院6家,从业人员在百人左右。在农村,单个的铁匠、木匠、石匠多走乡串户到事主家作工。
  1954年2月,永昌县城8人联合组成铁业生产互助组,生产马掌、鹰嘴铁锨、羊毛剪子、镰刀、包铁车等。1956年公私合营发展为62人的铁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铁木制农具,兼修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播种机等半机械化农具。1958年底,铁器社与木器社合并成立永昌县农具厂。除生产木制农具、木器家具外,还仿制了鼓风机、装配了马拉收割机等,同时购进了机床、刨床等生产设备,部分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1962至1968年,工业总产值一直徘徊在13.6至16.5万元之间。1966年利润只有793元。1970年2月,农具厂和拖拉机站合并成立了地方国营永昌县农业机械制造厂。合并时划出部分人员,另行组织成立了木器厂。两个厂合并后,共有职工172人,其中技术员5人,固定资产总值84.8万元,流动资金27万元,设备有车、刨、钻1等34台
  (件),除承担全县农业机械的大、中、小修理业务外,主要产品有磨面机、电动机等,当年工业总产值45万元,亏损9.7万元。1973年,西北五省农机产品定点会议确定该厂以生产被、主动毂为重点产品。1976年全国农机产品定点韶山会议确定该厂为生产各种型号的手扶拖拉机、铁牛——55拖拉机的离合器从动盘总成的重点企业之一,年产量10万件。1977年被树为甘肃省先进企业。1978年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该厂于1984年更名为“甘肃省永昌县离合器厂”。1985年共有职工183人,其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技术人员1人,经中等技术培训的技工4人,普工35人,生产工人131人,全厂占地面积7.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主要设备有车、刨、铣、插、钻、冲、磨等各式车床以及铸、锻、修理、装配等机械化设备40多台(件),分铸、锻、修理、装配、加工5个车间,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生产。厂内设正副厂长,下设人秘、生产技术、供销、质量、财务5个职能股。拥有固定资产156.29万元,工业总产值达105万元,实现利润10.4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873元/人.年。1990年生产拖拉机配件5.47万件,固定资产总值达200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80万元,上交利税4.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1476元/人年。
  1969至1972年,先后有新城子、红山窑、焦家庄、北海子、六坝、朱王堡、河西堡、宁远、双湾等九个公社建起了农机修配厂。部分大队、生产队也建有修理队组。各公社修配厂均由公社统一领导,和公社拖拉机站合并经营。1973年,九个公社农具修配厂共有修理、车、钳、电焊等工人96人,车床7台,钻床2台,台钻、电焊机21台,但各厂子条件较差,技术力量薄弱,只能实行一般的修补。1976年,全县各乡镇实行农机修配厂和拖拉机站分家,单独核算,自负盈亏的办法。职工达200多人,生产发展到机械和半机械化水平。全县各公社修配厂除一般中小锻、铆、焊、车设备外,有刨床、磨床、空气锤共139台,发电机组5台共计216千瓦,年产值50.1万元。1979年底,12个公社修配厂共有职工224人,总产值37.4万元。农机具修理基本达到了小修不出队,中修到公社,大修到县城,形成了以县修造厂为中心的农机修造网络。1980年以后,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部分公社、大队一级的修配厂解体。有的承包给了个人。个人经营的小型修理点象雨后春笋发展起来。1985年,全县10个乡镇共有修理点60处,修理人员167人,各类设备97台(件),修理大中小拖拉机1221台,汽车43辆,其他农机具8276台(件),年产值31.45万元,盈利20.45万元。1990年全县乡村修理点,除修理各种农机具外,生产中小农具66500多件,县铁工厂生产铁制小农具11400件,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在永昌境内的中央、省市所办的国营农牧场如山丹军马场一、四分场,八一农场,红光园艺场等,均有农机修配厂,具有较好的设备和修理技术。
  二、通用机械的制造、修理
  永昌县能够制造、修理通用机械的企业有两个。一是离合器厂,一是红光园艺场汽车修配厂。
  永昌县离合器厂,除承担各型拖拉机的大修和部分配件的制造外,同时试制部分汽车零配件。制造的磨粉机畅销省内外,生产的各类机动车辆的离合器,畅销全国14个省市。1990年生产各类汽车配件4836件,磨面机配件10677件。另外全县各乡自办的农具厂、拖拉机站均承担本乡范围内的机械修理,同时配制一些简单的零部件。
  红光园艺场(省管场)汽车修配厂创办于1964年,为全民所有制汽车专业修理企业,拥有各类机器设备62台(件),现有职工64人。1983年厂址由土佛寺迁金昌市。年大修汽车36辆,中修保养180辆左右。
  在永昌境内承担机动车辆修理业务的单位尚有:武威汽车运输公司河西堡一队、三队,金昌市农垦分公司玉皇地分场,永昌县二轻局金属厂,永昌县运输公司,永昌县水电局汽车队,永昌县供销社农副公司汽车队等。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