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猪、禽、兔改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猪、禽、兔改良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页码: 347-348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猪永昌历来饲养武威猪和民乐黑猪,虽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保姆性能好的特点。鸡永昌历来饲养土种鸡,雏鸡历来靠母鸡孵化。鸭永昌历来均养土种鸭等。
关键词: 山羊改良 畜牧业 兔改良

内容

猪永昌历来饲养武威猪和民乐黑猪,虽有耐粗饲、抗病力强、保姆性能好的特点。但生长较慢,产肉性能差。1954年开始引进巴克夏、约克夏、苏大白、长白猪、内江猪等良种公猪。经过多年的杂交繁殖,全部呈混血杂交品种,1985年全县养猪存栏3.58万口,均系杂种。较土种猪具生长快、出栏率高、产肉多等特点。1985年,南坝乡群众从武威黄羊农场引进杜勒克瘦肉型公母猪各1口。进行纯种繁育。1987年县畜牧站开展瘦肉型猪杂交技术推广,选用杜洛克、汉普夏等瘦肉型良种公猪与本地猪进行杂交,当年授配母猪874头,而后各年授配均在3000头以上,1990年授配3100头。
  鸡永昌历来饲养土种鸡。1957年以后曾引进来航、九斤黄、澳州黑等良种鸡饲养。1980年以后,由于县、乡镇孵化室的建立。先后从外地引进了新杂二八八、京白、狼山、洛斯等良种蛋进行孵化,在全县推广。至1985年,全县饲养鸡24.75万只,90%以上为良种鸡,其中以来航、京白鸡最多。1990年全县共孵出小鸡20万只,并推广了伊沙褐蛋鸡、明星内鸡等优良品种。
  永昌雏鸡历来靠母鸡孵化。1979年县食品公司办起了鸡厂,开始平箱孵化。1980年宁远堡兽医站办起了孵化室进行平箱孵化,1982年北海子兽医站购置了万枚电热孵化器1台。1983年东寨、新城子、焦家庄、朱王堡畜牧兽医站购置了万枚电热地温孵化器,红山窑、六坝、南坝、河西堡购置了五千蛋容的电热水暖孵化器,基本形成了人工孵化体系,与此同时外地人来永昌采用火炕、小温室、土炉炕、水缸、煤油灯等搞人工孵化的较多。1982年以来,清河地区采用土法孵化的农户也逐步发展起来。1985年,全县共有孵化器12台,年上蛋26.87万枚,孵出小鸡11.48万只。
  鸭永昌历来均养土种鸭。1982年引进麻鸭960只,在焦家庄等地饲养。1984年,北海子引进亢贝尔鸭(旱鸭)100只。进行饲养,并自行办起了孵化室,孵化出售雏鸭。1985年养鸭总数达300只。
  兔永昌历来饲养土种兔。1960年以后,先后引进长毛兔进行繁殖。1980年以后,由于兔毛价格上涨,引进了西德长毛兔和肉兔、獭兔。1985年引进了法国公羊兔等优良品种。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