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疫病及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3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疫病及分布
分类号: S851
页数: 5
页码: 338-342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畜禽疾病,主要有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普通疾病。
关键词: 永昌县 畜牧业 疫病防治

内容

畜禽疾病,主要有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性疾病和普通疾病。
  一、传染病
  (一)类种普查
  1979年甘肃省兽医总站,在永昌进行传染病普查,永昌的家畜传染病主要有以下类种:
  1.各类畜禽共患传染病:炭疽、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破伤风、口蹄疫、恶性水肿。
  2.马属动物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腺疫、鼻疽、马流行性淋巴管炎。
  3.羊、牛、驼传染病:羊快疫类疾病(快疫、瘁疽、肠毒血)、牛、羊口疮、牛副结核、牛、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羊痘、羔羊痢疾、牛气肿疽、牛、羊放线菌病、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出血性败血症(牛出败)、骆驼流行性感冒。
  4.猪传染病:猪瘟、肺疫、丹毒、喘气病、仔猪白痢、链球菌病、李氏杆菌病、仔猪副伤寒、流行性感冒。
  5.鸡传染病:鸡瘟、白痢、霍乱、结核病等。1982年随着良种鸡的引进,传进了传染性喉气管炎、马立克氏病。
  6.原虫病:疑似鸡黑头病。
  7.尚未定性的传染病有疑似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猪抖抖病、疑似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疑似猪传染性水泡病等。1989年,县畜牧站对全县畜禽疫病又进行了一次普查,除原查出的病外,又查出了猪萎缩性鼻炎,猪巴氏杆菌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鸡结核,鸡淋■性白血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巴氏杆菌病,犊牛副伤寒、牛羊腐蹄病、羊依原体病、羊传染性脓疮、羊肺腺瘤样病,马类家畜拉稀病、马类动物喘气病、狂犬病、犬温热、骆驼传染性角膜炎、兔瘟、兔巴氏杆菌病等。
  (二)流行及危害
  牛瘟:为牛的急性传染病。清朝末年及民国时期,曾在城郊及西河一带发病两次。1950年到1958年进行防疫注射,自1951年以后未见发生,属永昌县消灭的传染病。
  马鼻疽:为马属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民国十九年(1930),发病于南泉(今焦家庄乡杏树庄、梅家寺等村),死亡骡子4匹,驴6头。1949年水源乡农民从武威购进病马一匹,引起全乡50多匹(头)马、驴发病、死亡38匹,从此马鼻疽一直在永昌境内流行。1956年永昌县因鼻疽病死亡马类牲畜143头(匹)。1976至1978年,死亡894匹。
  布鲁氏杆菌病:乃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畜间的易感动物为牛、羊、猪,在全县范围内均有流行。1959年抽检牛558头,感染率5.7%,抽检绵羊1.67万只,感染率1.8%,山羊2201只,感染率1.8%。
  马流行性感冒:为马属家畜传染病。1974年11月17日,首先发病于河西堡公社河东堡七队,不及半月时间,传至全县,马、骡、驴发病总数1.18万头(匹),最严重的朱王堡马类家畜全部发病,死亡19匹。
  口蹄疫:1956年12月,分别从武威、山丹、民勤等地传入永昌。至1957年6月蔓延16个乡镇,发病牛7906头,死亡328头,死亡羊134只。1962至1965年曾在清河地区散点发生。
  气肿疽:1957至1959年新城子20头牛发病死亡,1967至1977年曾先后在红山窑、东寨、水源、河西堡散见发生。
  炭疽:1952年在全县零散发生,1963年新城子公社西湾大队41匹马发病,死亡6匹,1959年8月18日,东河公社7头牛发病,均死亡,其肉人食后,造成3人感染。1990年7月朱王堡镇陈仓、新堡子等村牲畜发病89头(只),死亡87头(只)。
  羊快疫类疾病(快疫、瘁疽、肠毒血):全县每年均有发生,多为散见性流行。1957至1978年死于此病的羊只有4266只。
  猪三大传染病(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全县各地匀有流行,有单独发生,亦有混合发生。猪瘟多次流行,1957年3月,三堡乡(河西堡)共发病1074口,死亡451口;同年12月土佛寺农场(红光园艺场)发病237口,死亡123口;1963年金川,城郊发病,死亡803口;1964年在全县范围内爆发猪瘟,死亡2000口,为最大的一次猪瘟流行。1974年新城子公社爆发猪瘟,死亡1277口,以后各年均有零星发生。猪丹毒多和肺疫,猪瘟合并发生,1978年水源北地村发病,死亡20口。猪肺疫,多为散发和地方流行。1963年在金川和县城郊流行,在调查的130口猪中,发病54口,死亡38口。1967年3至7月,河西堡地区发病203口,六坝、新城子、红山窑等地也均有发生,同年8月,新城子公社猪发病,死亡126口。
  鸡新城疫(鸡瘟):为鸡的地方流行或大流行性传染病,1972年双湾公社九个井,小沟等地700多只鸡发病死亡。1976年新城子公社毛家庄大队鸡发病死亡500多只。1984年全县(包括金川区的两个乡)鸡瘟大流行,据统计这次死鸡6万多只。
  狂犬病:为狗的传染病。1989年2月,新城子、红窑暴发狂犬病,病犬咬伤48人,其中死亡4人,咬伤畜禽74头(只)。
  二、寄生虫病
  经1954、1959、1976、1984年4次普查,寄生虫病主要有:
  猪寄生虫病:蛔虫、胃线虫,全县各地均有发病;棘球蚴主要发生于清河、东河地区;细项囊尾蚴,多发生于双湾、南坝等地;毛首线虫,多发生于县城郊,东、清河等地。
  羊寄生虫病:外寄生虫有蜱螨、虱、疥癣、全县各地均发病;内寄生虫有:羊鼻蝇蚴虫病、美丽简线虫、综色胃虫、曲子官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莫尼茨绦虫、毛首线虫、仰口线虫、细项囊尾蚴、棘球蚴、多头蚴(脑包虫)全县范围内均有发生。其中以棕色胃虫、羊鼻蝇蚴虫、棘球蚴和卵项囊尾蚴感染率高,是危害羊较严重的寄生虫。
  大家畜的寄生虫病:马类家畜寄生虫病,有马胃蝇、蛔虫、蛲虫。在全县各地均有,其中马胃蝇危害较大。
  牛寄生虫病:有牛皮蝇、疥癣、肝片吸虫、肝胞虫、肺胞虫,全县均有。
  禽寄生虫病:有球虫病、细项囊尾蚴,全县均有。1989年疫病普查时又查出了猪弓形虫病,鸡球虫病、兔球虫病,全县均有。
  三、中毒性疾病
  亚硝酸盐中毒:即甜菜、白菜、萝卜、包菜等叶,腐烂或调剂不当,食后中毒。曾发病于焦家庄、东寨、水源、宁远的4个生产队,中毒猪59口,死亡36口。
  食盐中毒:金川公司发病2次,死猪29口。
  毒草中毒:是误食醉马草、甘肃棘豆草(马板肠)、乌药(铁棒锤)中毒的疾病。1963年,杏树庄三队毛驴吃醉马草中毒,死亡6头。1965年南坝永安大队毛驴食醉马草中毒,死亡12头。1982年双井子牧场毛驴在大黄山误食乌药中毒,死亡2头。红山窑、东寨等地的羊、马误食毒草中毒死亡者间有发生。
  白芥子中毒:1970年红山窑山头七队的7头牛中毒,死亡2头。
  六六六粉中毒:1979年8月26日,新城子一队给牦牛治癣时,因用药量大,引起中毒,死亡8头。
  赛力散中毒:1983年5月7日,南坝公社永安二队44头大牲畜误食混有赛力散的麸皮,中毒4匹,死亡2匹。
  硝酸铵中毒:1974宁远堡公社西坡大队4头耕牛误食混有硝酸铵的粮食中毒,死亡2头。
  氰化物中毒:1973年3月5日,河西堡沙窝三队,10头耕牛误食东方红铁厂污水中毒,死亡5头,后经化验属氰化物中毒。
  四、普通病
  分内科病、外科病两大类。内科病又按其生理解剖学分为消化系统病,约占普通病发病总数的63.3%,呼吸系统病占15.1%,泌尿生殖系统病约占6%,血液循环系统病占2.6%,以及神经系统病,内分泌系统病,产科病等。外科病以外伤,四肢病,眼科病等为主。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