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林种及树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林种及树种
分类号: S757.2
页数: 7
页码: 307-313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永昌县的一级林种只有防护林和经济林两种,无天然经济林,人工栽培果园的历史长久。因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林木树种资源较少。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树种共24科45属约70多种(包括品种,变种等),其中在祁连山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桧柏、串地柏、高山杜鹃、酸刺等15种,北部荒漠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柠条等,其它树种都栽培于中部绿洲。现以门、科、属、种简述于后。
关键词: 林种 林业 森林资源

内容

一、林种
  永昌县的一级林种只有防护林和经济林两种。
  (一)防护林
  防护林中有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三种。
  防风固沙林1978年由甘肃省林业局组织规划的河西北部防风固沙林带,经越县境143.1公里,其面积为14.5万亩,现已营造33.2公里,4.87万亩。规划支干林带10条,长193公里,7.2万亩,已营造56.18公里,1.03万亩。已建成的林带,减轻了风沙危害,扩大了绿洲,增加了耕地。关于永昌县基干林带与支干林带的情况参见表73、表74。
  营造防风固沙林的树种:乔木有沙枣,杨树、榆树;灌木有花棒、红柳、柠条、梭梭等。
  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建设,是以渠道、道路、为骨架,全面进行渠、路、田、宅的“四旁”植树。1973年后,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展好渠道,好道路,好条田、好林带的四好农田基本建设,各地建成了部分农田防护林带。1983年后,“种草种树”,进一步营造和完善农田防护林网。截止1990年全县有农田防护林面积2.4万亩,林带总长1801.3公里。清河地区基本达到林网化。其中水源乡西沟村林网面积达9600亩,建成主林带9条,副林带70条,植树45.2万株,面积1018亩(包括渠道)组成网孔82格。据测定,林带背风面一倍树高处,降低风速50%,十倍树高处降低风速43.7%,20倍树高处降低风速37.4%;地面蒸发量减少15.6%,夏季降低地温0.3度,日平均相对湿度为4%至6%。在干热风季节,树高十倍的背风区内,日平均气温降低0.3至0.9度,提高小麦产量33%。
  水源涵养林永昌县地表水主要来自祁连山。东、西大河源头有水源涵养林51万亩,其中:云杉林分布面积8万多亩,灌木林分布面积42万多亩。上述乔、灌、疏林,以其强大的涵水作用,形成了“绿色水库”,是永昌县人民赖以生存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保障。
  永昌县经营的祁连山林区的森林,是在残林基地上封育保护起来的。现有的云杉林面积中,中龄林占89%。森林郁闭度0.6至0.8。灌木林普遍茂密,生长旺盛,覆盖度在40%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近四十年的封山育林,抚育培养和人工更新,使祁连山林区森林在残林的基础上得到了良好的恢复,林地面积逐步扩大,密度增加,民国时已经干涸的河沟现在上游林区河水潺潺,已能保灌400多亩农田。原先无水的石门子沟,由于林地面积扩大,现在林下泉水露头。
  西大河上游林区,于1964年接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甘办胡字(1964)22号文通知,移交山丹军马场管理。共移交林区面积88.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46.92万亩,林木蓄积量为83.62万立方米(内乔木林蓄积量20.91方立方米,灌木林蓄积量62.72万立方米)。1978年11月武威地区革命委员会组织的林业大检查工作组调查,军马场开垦草原面积达17万多亩,减少林地面积25.1万亩,比原有面积减少53.5%。乔木林减少1097亩,灌木林减少7.7万亩,仅1968至1978年该场出售木材约8000立方米。关于上游森林面积情况参见表75。
  由于大量垦种、过度放牧、森林草原植被破坏,河水逐年减少。据插箭门水文站资料记载,1954至1966年十三年累计年径流量22.23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为1.71亿立方米;1967至1979年,十三年累计年径流量为19.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为1.5亿立方米。后十三年比前十三年总量减少2.6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2000万立方米,相当于西河灌区2.2万亩耕地的全年用水量。九眼泉,泉水长流,方圆三平方公里原为沼泽地,现已成了干草地。常年积雪的冰沟,夏季融流不尽,现在则成干沟。
  (二)经济林
  永昌无天然经济林,人工栽培果园的历史长久。民国时期,清河、双湾、宁远堡、南坝地区少数农民建果园或零星栽果树,其品种以梨、杏、楸为主。1957年红光园艺场试种苹果树3.25亩,定植39株,栽培成功。1985年,果树面积发展到1050亩,果树1.1万多株,年产苹果71万多斤。还培育了杏、葡萄、梨、枣、李子、桃等多种经济林木。1967年后,清河,金川地区开始大量栽培经济果木,大都以苹果为主,品种从东北引进,以生产大队为主栽培定园。截止1982年,保存下来的有1100亩。果园面积在五亩以上的有17个,十亩以上的有7个,全县果品总产量近60万斤。1983年,朱王堡、水源等乡镇给每户划三分耕地建小果园,1985年又给每户增划二分建果园,集体的果园承包到户经营。部分村社建设百亩以上的果园。1985年县政府大力提倡和扶持栽植经济果木,建果园活动逐步向东河、河西堡、北海子地区发展。30%以上的农户在承包地里打园墙栽果树。树种逐步由单一的苹果发展到栽培苹果梨、锦丰梨及杏、桃、枣、葡萄等。全县有果园1450个,面积3951.7亩(不包括零星果树)。
  二、树种
  永昌因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林木树种资源较少。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树种共24科45属约70多种(包括品种,变种等),其中在祁连山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桧柏、串地柏、高山杜鹃、酸刺等15种,北部荒漠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柠条等,其它树种都栽培于中部绿洲。现以门、科、属、种简述于后。
  裸子植物门
  松科云杉属·青海云杉,分布于祁连山阴坡和半阴坡,是水源涵养林的主要乔木树种。
  落叶松属·华北落叶松:引进树种,祁连山阳坡生长较好,已有小片幼林。
  松属·油松:引进树种,在县城内有栽植。
  柏科侧柏属·侧柏:引进树种,在县城有栽植,不易成活。
  桧柏属·祁连圆柏:分布于祁连山海拔2600米以上阳坡,是荒山绿化树种,群众叫柏树。串地柏:散生于祁连山前山阳坡,匍匐状生长。
  刺柏属·刺柏:外地引进,县城内栽植,生长较好,是当地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
  被子植物门
  杨柳科杨属·银白杨、山杨、小叶杨、新疆杨、青杨、加拿大杨、二白杨、小美杨、北京杨、合作杨:为绿洲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尤以二白杨最多。小叶杨已不繁育,银白杨只见于朱王堡镇陈仓村和下汤村。胡杨(一树三种叶形,沙漠树种)见于清河三沟河湾。
  柳属旱柳、垂柳、笼罩柳、簸箕柳:绿洲河滩地区有天然生长,育苗培育数量不多。高山柳分布于祁连山2500米以上的半阳坡及阴坡,是高山灌木林的优势种,群众叫鸡爪柳。
  胡桃科胡桃属·核桃:因越冬困难,很少栽培,见于南坝乡何家湾、水源乡和朱王堡镇。
  桦木科桦属·红桦:分布于祁连山桦林子,面积较小。
  榆科榆属·白榆、大叶榆:是绿洲或风沙地区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
  桑科桑属·桑树:清末民初清河地区栽培多,现存较少。
  蓼科沙拐枣属·沙拐枣:天然生长,分布于北部荒漠地区。泡漠沙拐枣,见于戈壁。
  茶藨子科茶藨子属·冰川茶藨子:群众叫酸酒瓶子,果食人可食,分布于北部荒漠地区。
  忍冬科忍冬属·忍冬金银木:群众叫羊奶枝、六道木、灌木,分布于祁连山阳坡。
  藜科琐琐属·梭梭、白梭梭:北部荒漠地区有天然林。是治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小蘖科小蘖属·鲜黄小蘖:群众叫黄柏刺,旧县志记载为黄栌刺,分布于祁连山低海拔沟河边,阴坡也有生长。
  蔷薇科绣线菊属·绣线菊:散生于祁连山林区,群众叫秃儿条。
  珍珠梅属·珍珠梅:见于庭院,为观赏灌木。
  栒子属·水栒子、灰栒子:散生于祁连山林区。
  山楂属·山楂:引种于民乐县,庭院、果园有栽植。
  花楸属·花楸:见于祁连山林区,南坝林区较多,群众叫“皂角”。木质坚硬,群众用来做鞭杆、镐把、杈齿。
  梨属·软儿梨、长把梨、猪头梨、腊台梨、棠梨、墨梨子、秋子梨、苹果梨、锦丰梨、早酥梨、鸭梨、身不知、朝鲜洋梨、冬果梨、雪梨等。属栽培品种。
  蔷薇属·刺玫、玫瑰:庭院和果园栽培观赏。
  金露梅属·金露梅:有黄花、白花两种,祁连山有大面积天然植被群落,俗称扁麻。
  梅属·桃、杏、李:农家栽培品种。杏在全县较为普遍,红光园艺场栽培的金妈妈品质最佳。南坝林区有山杏、山桃分布。
  苹果属·苹果:有国光、元帅、黄香蕉、菁香蕉、红玉、黄魁、鸡冠、印度、旭光、祝光、红星、新红星、红富士、林檎(白果子、红果子)。属栽培品种。
  豆科槐属·国槐:清河地区有孤立木,数量不多。原东会馆有一株,树龄在百岁以上。
  紫穗槐属·紫穗槐:引进树种,清河地区有种植。
  洋槐属·刺槐:引进树种。栽培很少。
  锦鸡儿属·锦鸡儿:(俗名叫猫耳刺)散生于祁连山低海拔阳坡。鬼箭锦鸡儿(群众叫驴球头刺、牛筋条)祁连山林区云杉纯林的下木组成种,群落性分布于高山;柠条、毛条为荒漠地区的造林灌木树种。
  岩黄芪属·花棒:沙生灌木,喇叭泉林场沙荒造林的主要树种。
  蒺藜科白刺属·白刺:俗名酸胖,分布于北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霸王:群众叫铁柴,生长于戈壁、沙地和石质山地。
  云香科花椒属·花椒:群众有栽培。越冬困难。
  苦木科臭椿属·臭椿:清河地区庭院、村旁有零星栽植。
  槭树科槭属·复叶槭:也叫糖槭、白腊槭。引进种,栽培少。
  无患子科文冠果属·文冠果:引进种,见于清河园艺场,又名木瓜。
  鼠李科枣属·枣树:清河地区栽培。
  葡萄科葡萄属·葡萄:品种有无核白、马奶头、玫瑰香,清河地区栽培较多。
  柽柳科柽柳属·柽柳:又叫三春柳、沙红柳,生长于河滩沙荒地。
  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沙枣:也叫桂香柳。永昌县城以东和以北生长良
  好,清河地区成片营造防风固沙林,面积约在5万亩以上。
  沙棘属·沙棘:又名酸刺,天然生长,分布较广,祁连山中的河坝都有分布特别是西大河水库以上成片分布。清河地区杜家寨河湾、头沟河湾天然生长较多。
  石南科杜鹃属·烈香杜鹃、高山杜鹃:分布于祁连山3000至3500米的阴坡。
  木犀科白腊属·小叶白腊:引进树种,适应性广。
  连翘属·连翘:见于南坝何家湾和县城。
  丁香属·紫丁香:见于庭院。
  茄科枸杞属·枸杞:境内各地均有。宁夏枸杞为引进种。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