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多种经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40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多种经营
分类号: S22
页数: 3
页码: 295-29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昌县多种经营,包括了养蜂、采集、编制、草编制品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农业 经营管理

内容

永昌历史上的多种经营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加工业、采集业等。
  以上各业方面的多种经营,已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工业、商业各卷记述,这里只记养蜂、采集业和编制业。
  第一节 养蜂
  1972年,县供销社先后投资1.6万元,支持双湾公社的尚家沟、天生坑、黑沙窝、朱王堡公社的郑家堡、流泉、下汤、水源公社的杜家寨、北地等大队或生产队开展养蜂。至1977年全县养蜂210箱,产蜜3200多斤,加上外地蜂群共收蜜4.58万斤。1979年全县养蜂620箱,产蜜4.14万斤。1981年全县养蜂达773箱,产蜜6.85万斤。以后养蜂逐年减少,至1989年开始回升,当年养蜂95箱,收购蜜21.5万斤,1990年养蜂100箱,收购蜜67.8万斤。
  第二节 采集
  蘑菇: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祁连山区草原地带,民国时期四川等地商贩常来永昌采集和收购。本地拾蘑菇较多的为新城子、红山窑、焦家庄、南坝等乡镇。1960年前县供销社每年可收购二至三万斤。1970年前收购二万斤左右。1980年后处于下降趋势。1985年只收购200斤。1988年收购5810斤,以后几年,收购量锐减,据调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采集数量有所减少,二是经济搞活后,从其他渠道流出的较多。
  发菜:俗名“头发菜”,因色黑形如乱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红山窑、北海子、河西堡、宁远堡、双湾等地区的荒滩丘陵地带,历代就有人拾拣自食或出售,每人每天可拾二两至三两。从1950年开始,各级供销部门将发菜收购纳入计划,组织发动群众进行采集收购。采集较多的为新城子、红山窑、焦家
  庄、宁远、双湾等乡镇。在冬春枯草季节进行采集。1973年收购发菜451斤。1978年实行“三五”政策,即:每收购1斤发菜,可卖钱5元,奖励布票5尺,粮食0.5斤,激发群众的积极性。1979年收购量达4292斤。1980年收购1.09万斤。因红山窑供销社收购量大,奖售平价日野汽车一辆。但从1985年以后,收购量下降。
  中药材:永昌县境内,野生药材资源分布广,种类多,蕴藏量较丰富。民国时期,贫苦农民就有采集药材的习惯。大量采挖始于1954年,到1970年以后主要有甘草、蓁艽、羌活、大黄、麻黄、锁阳等。全县各乡镇均有采集,尤以红山窑、新城子、焦家庄、南坝、双湾、宁远、朱王堡、水源等乡镇较多。(1986年以后的产购情况,见“医药卫生卷”)
  甘草,主要产于朱王堡镇的郑家堡、喇叭泉,水源乡的羊圈沙沟、北地、乱墩子,双湾乡的陈家沟、东四沟等地。1973年全县收购量为1.18万斤,1975年为2.21万斤,1977年为9440斤,1985年达到18.3万斤。
  秦艽,主要产于西、南部祁连山和大黄山山区,1975年全县收购量为6.3万斤,1977年达到12.24万斤,1985年为1.98万斤。
  羌活,主要产于西大河、脑儿墩等祁连山山区。1973年全县收购量为7390斤;1975年1.03万斤;1977年达到1.05万斤,1985年为1788斤。
  大黄,主要产于祁连山的平羌沟、金羊沟、一颗树和大黄山等地,产量较少。1973年全县收购量为259斤;1977年为907斤;1985年只收购4公斤。
  麻黄,主要产于河西堡镇宁远堡乡的曹大坂、三叉河、青土井、小山子、平口峡及麻黄沟等地,年产量约40至60万斤,1976年全县收购量为34.71万斤;1977年为17.87万斤,1985年达到102.1万斤。为永昌中草药大宗外销货。
  锁阳,主要产于双湾乡北部沙漠中,1973年全县收购3186斤;1974年达到5279斤。
  第三节 编制
  永昌县编制业,根据原料大体有两种类型,即植物编制品和毛类编制品。
  草编制品
  主要利用芨芨草编制炕席、房笆、车圈子、车底笆、各种筛子、筐子、腰子(捆田禾用),搓绳索等。有的地方利用柳条、编簸箕、篰篮、漏斗等生产、生活用具。芨芨草遍布全县,尤以焦家庄、红山窑、北海子、东寨等地为
  多。农民多在白露节前后采拔,除自用外,由国家组织收购。1956年至1969年县供销社每年收购近百万斤,同时编房笆向武威等邻县销售。1970年后,由于大量垦荒和平田整地,填沟去埂,芨芨草生长逐年减少。近几年来,产芨芨草的东、西河和城郊地区多用芨芨交换瓜果蔬菜,每斤0.15至0.2元。各级供销部门年收购量渐少。(毛编制品见工业卷)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