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编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7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编查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人口编查,永昌县有14次户口数据。民国时期,政府曾进行过多次编查户口,先后推行邻闾、保甲、联保门牌户口册、路条、“国民身份证”等管理制度和办法,
关键词: 永昌县 人口编查 管理

内容

永昌户口,在明洪武中(约1382)进行过清理。隆庆元年(1567)边境始设保甲制度,11户中选甲长1人,统领10户。57户中选正副保长各1人,统领55户。编造名册一式四份,分别上送该管官本卫所、各道臣衙门各一本备照。甲长将全甲的花户各年甲丁口籍员、职业及佃户住房等书写于牌,悬挂各保正甲长门首,各户将上述项目也书写于自制的粉壁墙上,互相稽察以防奸细和外侵。组织严密,赏罚分明。清顺治十四年(1657)对丁口实行审编之法,实行牌、甲、里制度;改军为民,以民顶军耕。对户口的管理较前完备。在清朝260余年间,永昌县有14次户口数据。民国时期,政府曾进行过多次编查户口,先后推行邻闾、保甲、联保门牌户口册、路条、“国民身份证”等管理制度和办法,乡镇保甲为了逃避兵役,减轻徭税,在三十八年中所进行的户口编查,清查复查、抽查,其结果准确性均不高,有些年份失真。如1949年前后的一年内,人口相差4.91万多人,误差近一半。1950年2月在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乡人民政权的同时,县人民政府对全县户口进行了调查登记,总户为1.87万户,9.96万人,比1949年分别增加1.05万户,4.91万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