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6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野生动物资源
分类号: Q959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野生动物种类纷繁。1957年国家禁猎鹿、麝、熊等珍稀动物,此后,虽偷猎时有发生,但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已渐成风气。至今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雪豹、淡腹雪鸡、蓝马鸡3种,属国家三类保护的有马鹿、麝、猞猁、石貂、黄羊、鹅喉羚、水獭和大天鹅8种。现将县境内的动物分兽类、禽类、虫鱼类记述。
关键词: 野生动物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内容

本县野生动物种类纷繁。1957年国家禁猎鹿、麝、熊等珍稀动物,此后,虽偷猎时有发生,但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已渐成风气。至今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雪豹、淡腹雪鸡、蓝马鸡3种,属国家三类保护的有马鹿、麝、猞猁、石貂、黄羊、鹅喉羚、水獭和大天鹅8种。现将县境内的动物分兽类、禽类、虫鱼类记述。
  兽类老虎,祁连山林中曾有,现不见;豹(豹子、金钱豹),大黄山、西大河曾见;黑熊(黑瞎子),花脖子熊(狗熊),分布于南部的山区平羌口、鸾鸟口、脑儿墩等地;雪豹(艾叶豹),栖息于2000至4843米的祁连山石质山及森林中裸岩区,数量很少;豺(豺狗、豺狼),多在荒山、野滩、草原、林区活动;狐狸(赤狐),草原多,乡间少;紫貂(黑貂、赤貂),分布于西大河一带;石貂(扫雪、臭狗子)、分布于西大河、平羌口;黄鼬(黄鼠狼),西大河较多,各乡少见;艾虎(地狗),常见于西大河、河沟草原;旱獭(哈拉),广布于南部和西部草原;水獭(水狗),分布于西大河,极少;猞猁(猞猁狲、土豹),分布于西大河密林中;小灵猫(香狸、香猫),分布于西大河、河沟林区;野猪(山猪),分布于西大河林区和南部草原;豪猪(刺猪),分布于河沟、西大河、平羌口林区和草原边缘地区;马鹿(白臀鹿、青鹿),分布于祁连山森林;麝(香獐子、獐鹿),分布于祁连山林区;小鹿(黄猄、黄鹿、跑鹿子),西大河较多见;鹅喉羚(黄羊),广布于县境北部和西部荒漠和半荒漠草原区;滩黄羊,遍布全县荒漠和半荒漠地区;青羊(岩羊、斑羚),广布于祁连山、大黄山、龙首山等多石的山岩地带;野兔,广布全县;刺猬,广布于半荒漠地区;蝙蝠,喜群居于崖洞或旧墙缝中;长爪沙鼠、大林姬鼠、中华鼢鼠、山鼠、黄鼠、跳鼠、鼹鼠、(瞎老鼠)、鼯鼠(寒号虫),是草原和森林的害鼠;家鼠、仓鼠,较多;石鼠,多在山野石缝中;短尾鼠常在田野里活动。
  禽类据张掖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管理站1987年编写的《甘肃西部鸟类资源调查报告》中的武威、山丹、民勤等永昌邻县的鸟类情况推断,永昌鸟类至多有114种,其中留鸟约45种,旅鸟约20种,夏候鸟约40种,冬候鸟约6种,过路鸟约3种。
  猛禽类:大型的有大黑鹰(黑皂鹰、秃鹫)、大黄鹰、白头鹰(雕、骨叉),较小的有羊羔鹰、兔鹰(隼)、鸡鹰、鸽鹰(牙虎)、雀鹰(鹞子)、老鹰(窝老鹰、鸢)、苍鹰、白鹰(胡兀鹫)、燕隼等。猫头鹰有鸱鸮(鸱鸺、鸱叫子、鸱冠子、红嘴鸮)、长耳鸮、雕鸮(鸻?、恨虎、短耳鸮),均为农林益鸟,鼠类天敌,多在山林和乡间。
  鸣禽类:麻雀、小沙百灵、风头百灵、角百灵、长腿、驴粪蛋、金翅雀、云雀(黑麻)、石腊嘴、土腊嘴、芨芨鸰、铁鸰、迭屁股、挈镢头、毫绪子、雀儿狼等多在田间、草滩、柳丛;水扎拉、水雀儿常在水边捕虫;黄鹂、画眉、山鹡鸰、灰山■鸟、黄眉柳莺(树串儿)、大柳雀、大红雀、大偏麻雀、大松雀、滚绣球、花冠山雀、小石雀、大山雀、山麻雀、红交嘴雀,常见于祁连山林区或靠近林区的乡村。
  鸦鹊类:老哇(狼帮子)、乌鸦(老鸹)、松鸦(山和尚)、红嘴鸦、寒鸦(白颈鸦、黑老哇)、喜鹊、灰喜鹊(山喜鹊),遍布乡村,农林益鸟。
  鹑鸡类:蓝马鸡,栖息于祁连山林间空地;松鸡、淡腹雪鸡,分布于祁连山石质山及裸岩区;雉鸡(环颈雉、野鸡、溜鸡)、草鸡、石鸡多见于灌木、草丛;斑翅山鹑、高原山鹑,多栖于祁连山崖间和农田间。
  涉禽、游禽类:灰鹤(长脖雁),农历3月向西北飞,9月向东南飞,春季迁徙,偶落田间觅食;白鹳(白桩)、青鹳(青桩)、黄鸭(赤麻鸭)、绿头鸭(野鸭、青边)、马鸭、水鸭、小鸊鸊(水胡芦、油胡芦)、黑尾塍鹬、大天鹅(白天鹅),常在水库、湖泊、河边觅食嬉游,大天鹅不多见;家燕、楼燕、雨燕、石燕,夏天在农田上空盘旋,巢居屋檐或墙洞。
  鸠鸽类:家鸽、原鸽(野鸽)、岩鸽(山鸽)、灰斑鸠、山斑鸠、全县广布;斑鸡(沙鸡子、鵽鸠),常本于荒漠草原。
  攀禽类:杜鹃(布谷鸟)、戴胜(波波吃),夏来秋归,遍布全县;啄木鸟(剟木虫),各乡时有,黑啄木鸟多在祁连山林区。
  虫、鱼类昆虫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与植物、动物及人类有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多数昆虫取食于植物、动物,并传布病害。
  另有一些动物,并非昆虫,亦非鱼类,也记载于此,不再分类陈述。
  农作物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蛴螬、麦穗夜蛾、麦蚜、豌豆夜蛾、豌豆潜叶蝇、草地螟、芜青叶蜂、蚂蝗等。
  林木害虫:小卷蛾、多露象甲、黑大蚜、杨树潜叶蛾、大青叶蝉、十斑吉丁虫、柳蛎蚧、二尾舟蛾、木蠹蛾、沙枣木虱、沙枣尺蠖等。
  粮食害虫:米象、麦蛾、谷蠹、豆象等。
  卫生害虫:苍蝇、蚊子、跳蚤、臭虫、牛皮蝇、狗蝇、羊草必(螨、蚧)、鸡辫子、马瘦虫(马胃蝇)等。
  药用虫:蝎子、蝼蛄、蚂蝗、蜈蚣等。
  捕食性益虫:瓢虫、蜻蜒、蚂蚁、蜘蛛等。
  其它虫类:蜜蜂、黄蜂、蝴蝶、蟋蟀、蚱蜢、蜗牛、〓蝛(麻鞋底)、蚰蜒、蜣螂(琵琶虫、屎爬牛)、屎克郎等。
  蛙蛇类:青蛙、癞蛤蟆、蚯蚓、壁虎、蜥蜴,广布全县;毒蛇、无毒蛇多见于山间荒滩。
  鱼类:池塘、水库人工引养的有虹鳟鱼等,家庭内养的有几种金鱼,大、小河流生长的有鳇、鲤、鲢、鲫、箭、青泥鳅等。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