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被类型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植被类型与分布
分类号: S159
页数: 2
页码: 143-144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自然植被从南部的高山草甸、森林逐步过渡到北部的半荒漠和荒漠草原,类型大致有5种。
关键词: 永昌县 自然地理 植被类型

内容

永昌县自然植被从南部的高山草甸、森林逐步过渡到北部的半荒漠和荒漠草原,类型大致有5种:
  祁连山地——天然森林、草原植被海拔在4200米以上为高山冰川和永久积雪带。海拔40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分布在冷龙岭、娃娃山、青羊岭等高山地带,冰碛石流广布,生长稀疏垫状植物,如龙胆、凤毛菊等。3500至4000米是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于乌龙沟、平羌沟等一带,植被以中生和温耐寒植物为主,有高山蒿草、矮蒿草、藏蒿草、苔草、珠牙蓼、凤毛菊、萎陵菜、各种龙胆以及散生的金露梅(黄扁麻)、高山柳、高山绣线菊(俗名兔儿条)小蘖(又名三棵针)、马先蒿(俗名叫牛奶头)、火绒草(俗名叫打火草)、木本萎陵菜(俗叫扁麻)、早熟禾、鬼见愁(俗叫驴求头茨或朗麻)、锦鸡儿(俗叫毛柴)等,组成茂密的灌丛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为80%。海拔3100至3500米的亚高山草甸带,分布于大乌龙沟、鸾鸟沟、平羌沟、脑儿墩、八道梁、黑林掌、白露掌等地带,植物主要有矮蒿草、异穗苔草、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垂穗鹅观草(俗叫勾头草)、各种针茅(俗叫苏油胡子)、藏异燕麦、珠牙蓼、鹅绒萎陵菜,各种龙胆、高山唐松草、中国马先蒿、高山柳、金露梅、高山绣线菊、鬼箭、锦鸡儿、西藏早熟禾、紫莞、披针叶黄花、蒲公英、高山鸢尾、凤毛菊、甘肃棘豆等。植被盖度50至90%。海拔3500米沼泽土,分布在脑儿墩、六道班、天涝坝池和黑林掌等地,植被以湿生或水生耐寒植物为主,多是沙草科植物,主要有高山蒿草、藏蒿草、苔草、矮金莲花、金露梅、毛莨、乌拉草、唐松草、水木贼、萎陵菜等。植被盖度90%。2500至3100米是森林灌丛草甸带,主要分布在宽沟、东沟、冰沟、四沟、五沟煤矿的南山、黑林沟等地,地表着生苔藓,植被以乔木灌木混交林为主。阴坡云杉(俗叫松)茂密,是水源涵养区,植物有鬼见愁、锦鸡儿、金露梅、银露梅(白扁麻);阳坡有小块散生松柏(俗叫柏树)。海拔2600至3100米的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水关滩、西水滩、军马一场、军马二场、烂泥塘子等地,植被类型主要以沙草科、禾本科类为主,有垂穗披碱草、早熟禾、苔草、扁穗冰草、萎陵菜、针茅等,覆盖度90%左右。2000至2800米为前山干草原带,分布于马营沟、小寒鸦沟南侧、火松林西北侧、骆驼脖子、白露掌、西大坂梁、东沟、大柳沟、严家花庄子、四沟山、龙沟大坂、照面山、灰堆山、红山大口子、大红沙沟、花草滩、大小青羊滩等地。地面植被稀疏,以旱生植物为主,有克氏针茅、矮花针茅、紫花针茅(以上通称苏油草)、扁穗冰草、羊草、赖草、披碱草、芨芨草、冷蒿、鸢尾(俗叫马蔺)、阿尔泰紫莞(俗名叫狗娃花)、蒙古葱(俗叫沙葱)、羊胡子、独行菜、披针叶黄花、苔草、驴驴蒿、珠芽蓼(俗名血解)、木紫莞(俗叫花花紫)、醉马草(俗名叫药草或挠天红)、狼毒、甘肃棘豆、珍珠(俗叫沙柴)、红砂、木本猪毛菜、松叶猪毛菜、盐爪爪(俗名黄茅)、骆驼蓬(俗名臭蓬花)等植物,覆盖度36.2%至61.2%。
  绿洲平原——人工林植被即砾质洪积扇倾斜平原(即东河、西河、城郊绿洲)和沙壤质洪积淤积平原(即清河绿洲)沙壤质淤积风成平原,(即金川绿洲的双湾乡一带)。主要树种是杨树、沙枣树、榆树、柳树等。植被主要有黑沙蒿、唐古特白刺(俗称酸胖刺)、白刺、木紫莞、沙生针茅、骆驼蓬、骆驼蒿、蒙古葱等,植被覆盖度为10%。
  石质低山丘陵——草原化荒漠植被即栒子山、尖山、成山掌、东大山一带。植被零星不均,主要为驴驴蒿、珍珠、红莎柴、芨芨草等植物组成群落。
  风积沙丘和沙化、盐化低地——沙生、盐生植被即下四分以北、以东的北大滩,属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有红柳、唐古特白刺、圆叶盐爪爪、梭梭、珍珠(俗叫子儿柴)、泡泡刺、拐枣等灌木生长。
  砂砾质和砾砂质戈壁——荒漠景观分布于以上绿洲的山前边缘地带,已开垦或植树,生长有稀疏的旱生或超旱生植物,如珍珠、窄叶锦鸡儿(俗叫土猫耳刺)、白刺、泡泡刺、细叶盐爪爪、棱棱、唐古特白刺(俗称酸剌)、木紫莞、刺叶柄棘豆、棘旋花、红砂、麻黄、黑果枸杞、短叶假木贼、合头草(俗称刺蓬)、戈壁针茅、小画眉草、蒙古葱等。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