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虫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48
颗粒名称: 第六节 虫灾
分类号: X43
页数: 4
页码: 125-128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由于害虫的飞迁和空气的传播,加上一些害虫本身的高强适应性,使之种类掺杂,形态各异,危害四方。由虫害病毒传播而发生的有树烂皮病、褐斑病、叶锈病、腐烂病等。
关键词: 虫灾 自然地理 自然灾害

内容

古有南螟北蝗为害之说,但不尽如此。由于害虫的飞迁和空气的传播,加上一些害虫本身的高强适应性,使之种类掺杂,形态各异,危害四方。据《资治通鉴》载: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关东蝗大起;飞,西至敦煌。《汉书·五行志》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秋,永昌发生蝗害。乾隆五十年本《永昌县志》载,汉建武二十九年(53)至清乾隆三年(1738)间,蝗害4次,螟灾1次。汉建武二十九年,西晋惠帝永宁元年(301)、五代晋天福七年(942)、明明崇祯十一年(1638)为蝗害,清乾隆三年为螟灾。其中特别严重的是明崇祯十一年,蝗虫食禾殆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昌县经农业科技人员鉴定,危害农作物的害虫有小麦腺虫、蚜虫、吸浆虫、金针虫、麦穗夜蛾、豆元菁、花元菁、豌豆潜叶蝇、粘虫、蝗虫、谷叶〓、大白菜跳〓、莱菁虫、根蛆、地老虎、蛴等17种。由害虫媒介传播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晚疫病、坏腐病、炭疽病、枯萎病、白粉病、黄瓜霜病等;危害林木的有云杉球果小卷蛾、多露象甲、黑大蚜、杨树叶卷蛾及大青叶蝉、十斑吉丁虫、柳蛎蚧、二黑丹蛾、木蠹蛾、沙枣木虱、沙枣尺蠖、等12种,由虫害病毒传播而发生的有树烂皮病、褐斑病、叶锈病、腐烂病等。
  1954年6月下旬在北海子乡的金川东发生豌豆夜蛾,1958年在清河地区的东沟、西沟、赵沟等地普遍发生了豌豆夜蛾危害面积达3万亩,同时发生粘虫2100亩,均用可湿性滴滴涕杀灭,效果达90%。1976年7月下旬,清河和金川地区先后发生粘虫,用敌敌畏乳油1000至1500溶液喷雾扑灭了虫害。1982年6月下旬,朱王堡、水源、河西堡等公社及金川区先后发生草地螟。水源乡北地村虫口密度达每平方米38只,最密的地方达736只,约十天左右清河地区已发展到2.36万亩。采用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六六六粉等各种杀虫农药进行毒杀,并结合灌水、拉网、挖封锁沟等措施,10天左右扑灭了罕见的虫害。
  由于科学的进步,农药不断更新,防治措施的逐渐完善,县农业局有专门防治机构,对病虫害进行以防为主,实施“治早、治小、治了”的宗旨,基本上减轻避免了危害。
  据近两年的观测表明,危害全县主要粮食作物春小麦较为普遍的虫害是麦蚜及其病毒传播,发生严重的使小麦发育不良,结实减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二至三成。为此永昌气象部门结合气象条件对春小麦的主要病虫害麦蚜的发生发展进行了分析,为麦蚜的防治提供了气象依据。
  麦蚜发生规律及危害麦蚜主要以卵在小麦残茬内越冬,3至4月开始孵化危害,然后由点到面扩散,5月出现翅蚜集中飞迁传毒危害。据研究,麦二叉蚜年发生20至22代,麦长管蚜年发生18至20代。各种观测表明,蚜虫繁殖一代需要经过的天数,麦二叉蚜为4至42天,平均11天,麦管蚜21至40天,平均28天。麦二叉蚜与长管蚜相比,它们的寄生范围不同,麦二叉蚜危害集中,周年均可在小麦上正常生长,发育繁殖。麦长管蚜危害分散,能在很多禾本科杂草上发生。同时麦二叉蚜在叶上吸食,能分泌破坏叶绿素的唾液,所以食痕多表现为桔黄色蚀。此外,麦二叉蚜是黄矮病的主要传毒者,因此各地均以麦二叉蚜危害最重。长管蚜只有在小麦生长后期对小麦穗部危害比较严重。
  麦蚜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麦蚜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尤和气温甚为密切。麦二叉蚜,气温在7至33℃均可正常生长发育繁殖。一般在10至30℃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发育越快,温度在22至23℃繁殖能力最强。在其它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以温度为可变量进行分析,其日增长速度,温度在17至17.5℃时为25%,20℃时为35%。,20至23℃时为50%,30℃以上时小于50%。这种惊人的速度表明,它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严重的危害。但是在低温﹣15℃以下和高温42℃以上,可以致死。另外,冬温高有利蚜虫越冬,春天旱有利蚜虫早春危害。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