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风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4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风灾
分类号: P425.6+1
页数: 2
页码: 123-124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风灾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全县大风出现时,各地受灾程度可划分为盖掌大坂山与大黄山、武当山间的永昌绿洲为轻灾区,武当山、龙首山间的河西堡盆地以及双湾、清河绿洲为重灾区,其它地区的中灾区。
关键词: 风灾 自然地理 自然灾害

内容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永昌大风拔树。西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十一月,大风从西北来,折树,飞沙走石,六月始息。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三月八日,大风拔树。民国八年(1919年)十月十日黑风暴起,大树多拔,有牧人被吹走。民国十七年(1928)四月二十八日(农历三月九日)。正午,黑风从西北来,顿时天昏暗,灯下伸手不见指,两小时后,逐渐由黑变黄,傍晚虽见日然无光。民国三十三年(1934)大旱多风灾,收成减半。
  1950年4月30日宁远区、西坡、双湾两乡忽起风暴,连刮三日不息,流沙压没禾苗2533亩,暴风打死双湾刘喜栋的12岁小孩和杨永福的8岁小孩。1958年以来的33年中,8级以上大风共发生651次,年平均为19.7次,但年际间很不均匀,多的年份达40多次,少的年份则仅有1次,且主要集中于春季,占44.0%。其次是夏季,占23.7%。而冬季一般为18.9%,秋季最少,为13.4%。
  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全县大风出现时,各地受灾程度可划分为盖掌大坂山与大黄山、武当山间的永昌绿洲为轻灾区,武当山、龙首山间的河西堡盆地以及双湾、清河绿洲为重灾区,其它地区的中灾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