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天气预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41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天气预报
分类号: P468
页数: 2
页码: 116-117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开展天气预报业务,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经验预报阶段、统计预报阶段和现代预报阶段。
关键词: 永昌县 自然地理 天气预报

内容

永昌县开展天气预报业务,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业务,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经验预报阶段、统计预报阶段和现代预报阶段。
  经验预报阶段1953年,毛泽东、周恩来亲自签署了气象部门由军队向地方转建制的命令,全国各地气象部门按照“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同时又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气象工作方针,开始对社会公开发布天气预报、警报(灾害性)。永昌县于1958年建立气象站,经过一段准备工作后,开始制作本地天气预报、警报(灾害性),并公开发布。但是长期以来停留于收听大台预报,结合天气实况和群众看天经验外推延长的预报方法,对大合预报结论进行订正发布的预报状况。
  统计预报阶段1973年5月,永昌县气象站展开了天气预报与气候预报的统计预报试验与研究工作。在天气预报方面,主要是发挥气象站基本图表的作用,如气象要素时间演变图,单站要素时间剖面图,以及收听大台形势预报电码点绘而成的简易天气形势图。结合永昌县天气谚语和单站主要气象要素的地方特征而采用相关预报、相似预报、天气模式、周期韵律、历史演变、预报指标等方法,为全县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发挥了较大作用,使天气预报的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比1961至1970年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气候预报方面,主要是根据气候序列自身的演变和与因子找相关的方法。诸如回归分析,二级判别,平稳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差分析,周期叠加外推,多因子综合,多因子交叉相关综合,编码法等。尤为多元分析和时间序列已成为全县气候预报,特别是灾害性气候预报的有力方法。
  现代预报阶段1984年预报业务,经历了经时期和过渡时期,进入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时期。1982年215日,国家气象局通过传真发布以北京间20时为起始时刻的36小时700百帕和48小时500百帕北半球形势预报图。自1983年5月15日起又播发了500百帕和700百24小预报变高场,以及700百帕垂直速度,水汽通量,850百帕温度等16张物理量场的36小时和48小时预报。为永昌县预报现代化提供了各种精度。时效以及准确率较高的数值预报产品。随着数值预报产品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现代化预报业务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目前永昌县数值产品的统计解释,主要是MOS预报方法。1984年后,气象站逐步建立了1到12月,晴雨MOS预报工具12个。1、5、7、9、11月,最高最低气温MOS预报工具5个。4到9月,大于等于5毫米降水量MOS预报工具6个。7到9月,大于等于10毫米降水量MOS预报工具3个。8月,大于等于10毫米MOS预报工具1个。5到8月,大MOS预报工具4个,共计36套MOS预报工具,基本上对永昌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报,起到了较为系统的客观定量化,并建立了一整套服务流程系统。不断地修改、订正建立起来的MOS预报方程,日趋完善,成为改革主观预报的有力手段。使之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为防灾抗灾而发展的中小尺度强烈天气的短时警报服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应用,从而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3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