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要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温要素
分类号: P423
页数: 1
页码: 93-98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永昌县冷暖交替在季节月份更替中表现明显,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
关键词: 永昌县 自然地理 气温要素

内容

从1958年开始,迄今三十多年的永昌县城气象观测记录和各地考查分析:上半年气温逐步回升,下半年气温逐渐下降;川区高于浅山区,浅山区高于山区,呈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年平均气温川区多年平均气温为7.4℃,浅山区为4.8℃,山区为0.2℃。年际间冷暖变化较明显。根据县城多年实况观测资料记载分析,最高年平均气温为5.2℃,最低年平均气温为3.2℃,年际相差2.0℃。各区年平均气温的年际相对变率可反映出各区年际冷暖变化的幅度。川区为4.9%,浅山区为8.2%,山区为170.5%。山区这种年际冷暖变化无常的特征在纬度地区是罕见的。
  月平均气温永昌县冷暖交替在季节月份更替中表现明显。各地月平均气温变化如图。冬季浅山区比川区暖,夏季川区要比浅山区热。独特的浅山区气候:冬不冷,夏不热。
  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川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多年平均为15.2℃,年平均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为0.5℃,年日较差多年平均为14.7;浅山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多年平均为12.3℃,年平均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为﹣1.7℃,年气温日较差多年平均为14.0℃;山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多年平均为7.4℃,年平均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为﹣6.4℃,年气温日较差多年平均为13.8℃。
  气温日较差川区最大,浅山区次之,山区最小。但浅山区与山区相差极小。气温日较差月平均最大、最小以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川区、浅山区、山区三者大致相同,只是气温的高低有所区别。
  永昌县城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日较差月平均最大出现在1、4、5月份,最小出现在9月份。具体情况详见表2。
  积温及各种界限温度初终期积温是评定植物所需要热量能否得到满足的主要指标,也是农业气候的主要资源之一。
  各区积温:≥0℃积温:川区为3600℃,浅山区为2648℃,山区为1758℃;≥5℃积温;川区为3459℃,浅山区为2493℃,山区为1522℃;10℃积温:川区为3182℃,浅山区为2011℃,山区为1029℃。
  界限温度初终期:各种界限温度的初终期及间隔日数见表3。
  永昌县川区、浅山区热量可充分满足春小麦生长热量的需求,且浅山区冷凉气候极适宜春小麦生长,并可获得高产。川区是县内喜温作物唯一能生长的地方。从多年情况看,川区≥0℃积温充足年份可达到3847℃,不足年份也有3422℃,由此,不论热量充足与否,麦收后均可复种大白集、小油菜、荞麦、小糜子等短日期作物。浅山区和山区则只能种一季,而且山区由于热量的限制,一些地势较高的地区只能种一季短日期作物,有的年份成熟欠佳。以多年出现的各级界限温度初终日期及积温等求得各级80%保证,并绘制大于等于0℃积温和大于等10℃温分布图。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