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候特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3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气候特征
分类号: P46
页数: 3
页码: 91-93
摘要: 本节记述四季气候永昌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高山环绕,为大陆性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周年变化和大气环流的交替,形成四季特征。
关键词: 永昌县 自然地理 气候特征

内容

四季气候永昌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高山环绕,为大陆性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周年变化和大气环流的交替,形成四季特征。
  春季(3至5月):极峰开始北退,太阳辐射渐强,蒙古气团减弱,副热带高压缓慢北上,加之西风带短波槽脊活跃,形成冷暖交替频繁,空气干燥、大风偏多的特点。5月份若遇冷空气南下,便出现春霜冻害。
  夏季(6至8月):6月,副热带高压出现第一次北跳,西风带迅速北移,西南季风已北上到达印度,虽受到青藏高原阻挡,但势力强盛时仍可沿高原西南侧北上。永昌随之进入相对高温多雨季节,“汛期”也即将开始。当太平洋副高继续北抬西伸,又遇西北冷槽东南下,而形成500百帕东高西低,再有明显的西南暖湿气流东北上或西北冷槽东移过程中与西南低涡配合,构成500百帕北槽南涡时,永昌县将出现大到暴雨,易成洪灾。此外,由于系统的进退结束早晚有别,强弱不同,多数年份雨季前常发生春末夏初干旱。
  秋季(9至11月):9月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后退,蒙古冷高压逐渐增强南压,雨量开始减少。但多数年份低纬副热带高压位于湖广交界,青藏高原西部又为平均状态,二者之间盛行西南气流,为永昌县输送了较充沛的水汽而形成多阴雨。10月份以后,蒙古高压迅速增强,凶猛南下,常伴寒潮出现,易造成秋霜冻害,寒潮过后,秋高气爽。
  冬季(12至2月):太平洋副热带急流南移到青藏高原以南地区,高原北侧的新疆脊和南侧的印缅槽与地形高度的形状位置十分一致因此地处新疆脊前西北气流中的永昌县几乎11月至次年2月份,大部分时间盛吹西北风且晴天或高云居多。只有在形势发生转换或调整时才出现寒潮和降雪大风天气。
  分区气候永昌县境内分三个气候区:川区温和极干旱及温凉干旱气候区,浅山区温寒干旱及寒冷半干旱气候区,山区寒冷湿润及高寒很湿润气候区。惯称川区气候,浅山区气候,山区气候。
  川区:包括朱王堡镇、水源乡和河西堡乡的上三庄、青山堡以及六坝乡的团庄等地,其海拔在1400至1700米。
  区内年平均气温6.5至7.4℃。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19.2至23.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0.6至﹣10.4℃。气温大于等于0℃积温平均值为3200℃至3500℃,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平均值为2600℃至300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3月19日至3月29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为9月17日至10月1日。无霜期136至144天。年总降水量为135至15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84至29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1.5至66%,年总辐射为137至138千卡/平方厘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霜冻、大风、大雨或暴雨等。本区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夏季仅有55天。
  浅山区:包括河西堡乡(除上三庄、青山堡外)、北海子乡、焦家庄乡、东寨乡、六坝乡(除团庄)和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的农业种植区。海拔高度1700米至2500米。
  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2至6.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14.3至19.2℃,最冷月(1月)为﹣13.1至﹣10.4℃。气温大于等于0℃积温平均值为1900至3200℃,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平均值为1200至260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3月29日至4月14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为8月31日至9月17日。无霜期为108至136天。年降水量为158至311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10至288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至65%,年总辐射为114至137千卡/平方厘米。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连阴雨、干旱、冰雹、山洪等。
  本区按平均气温划分,无明显夏季,冬季漫长达214天,春秋两季达151天左右。
  山区:包括十五里大坂、鄂博大坂、蒿滩坡、马营沟、西大坂、小顶子、绣花庙、南部草原、西水滩、西沟口、大干沟、大黄山、盖掌大坂、火松林、铁山头、石羊洞等地,海拔高度2500至4000米。
  区内年平均气温为小于等于0至1.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小于等于13.7至14.3℃,最冷月(1月)小于-14.7至﹣13.1℃。气温大于等于0℃积温平均值为小于等于1250至1900,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平均值为小于等于450至1200℃。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4月14日至4月19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终日为8月21日至8月31日。无霜期小于108天,年降水量为311至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小于2210小时,日照百分率小于51%,年辐射量小于114千卡/平方厘米。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连阴雨、、等。本区无夏季,冬季约为272,春秋两季相连接,约93天。本区降水量较大,降水日数较多,特别是在夏季(7至9月)内有多阵性降水及雷暴,最大特点是气候湿润,终年气温较低。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