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3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地貌
分类号: P931
页数: 6
页码: 86-91
摘要: 本节记述永昌县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系纵横、平川山峦相间、戈壁绿洲连接。祁连山异峰突起于县境南部,龙首山断续渐没于北部戈壁之中,二山南北对峙;大黄山、武当山又居其间。形成县境内三个隆起带、两个狭长走廊平川和一块残丘戈壁荒漠区。全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平川、戈壁荒漠东西展开,南北更替,相间排列。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县境内最高峰;东部朱王堡镇的董家堡最低海拔1454米,是县境内最低处。县境内大致可分为四种地貌。
关键词: 永昌县 自然地理 地貌

内容

永昌县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系纵横、平川山峦相间、戈壁绿洲连接。祁连山异峰突起于县境南部,龙首山断续渐没于北部戈壁之中,二山南北对峙;大黄山、武当山又居其间。形成县境内三个隆起带、两个狭长走廊平川和一块残丘戈壁荒漠区。全县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山地、平川、戈壁荒漠东西展开,南北更替,相间排列。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县境内最高峰;东部朱王堡镇的董家堡最低海拔1454米,是县境内最低处。县境内大致可分为四种地貌:
  南部中、高山山地地貌位于永昌县南部,包括大黄山和祁连山冷龙岭、火松林、盖掌大坂等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在海拔2500米左右,多的“V”形狭谷,山坡陡峭;在海拔2600米至3000米之间,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在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植被稀少,岩石裸露,呈高山寒漠。
  本区主要山脉之一的大黄山,是走廊南北山间的独立山体。位于东经101°10′至101°40′,北纬38°15′至38°00′。东西长约36公里,南北宽约21公里,主峰磨磨山顶终年积雪,海拔3978米,为县境内次高峰。山的东端另一高峰白露掌,海拔3060米,因盛产大黄而得名。古称焉支山(亦作燕支山,又名青松山、瑞兽山),是载入我国史册的一座名山。大黄山南麓的大马营滩、大河坝滩,自汉朝以来为历代官马场。
  大黄山地层为古生代寒武系碎屑岩组成,走向呈近东西向,山体浑圆,四周为山前冲积扇,北坡较南坡平缓,有天然林木。山间断层泉水流露。北与龙首山南支相对峙形成了河西走廊地势高峻狭窄的蜂腰地,长12公里,最窄处为1公里(俗称十五里山口)。
  中部低山丘陵地貌位于永昌县的中部,包括龙首山、栒子山、武当山、风门山、龙口山等,属龙首山系的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龙首山进入县境,山势锐减,由西向东断续延伸,逐渐低矮。海拔1600至2500米。最高峰是成山掌,海拔3052米。本区除花草滩、大小青羊口滩、露泉滩等为龙首山的山间盆地,植被比较茂盛,属半荒漠类草场,其余多为石质低山丘陵,植物稀少,属山地荒漠类草场。
  龙首山大地构造为祁吕贺山字形前弧西翼北侧,阿拉善台块南部的边缘隆起带,南靠北祁连山地槽,为前震旦系地层组成。
  北部沙漠戈壁地貌位于永昌县龙首山以北,阿拉善台地南缘。海拔1700米以下,地势平坦,戈壁茫茫,风积沙丘集中分布于土窝铺。面积约数平方公里。接近绿洲北部有较平缓的剥蚀丘陵、麻岗植被复盖度在15%左右,只散生耐寒、耐盐碱的骆驼蓬、红砂、盐爪爪等。
  走廊绿洲平原地貌位于祁连山、龙首山之间的狭长平川地带。地表多为新生代第四纪洪积物。海拔1400至2500米。
  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系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过程中,由河水冲积而成,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坡降1.25%~5%,是西大河、东大河和祁连山前山区数条沟谷所形成的洪积扇。
  洪积戈壁平原:六坝——九坝滩,系东大河和原武威县西营河洪积而成;宁远堡至双湾戈壁,系金川河洪积而成。砂砾裸露有稀疏的干旱荒漠植物生成。
  洪积淤积细土平原:分布于东大河、西营河洪积扇下缘。泉水露出带以北,即县境内朱王堡、水源两个乡(镇)。地势较平坦。由于泉沟、泉河的微弱切割,沟谷宽浅,呈蛇曲形发育,局部形成一些牛轭湖地貌形态。少数地方,由于地下水的潜蚀而形成一些湖沼地貌。
  湖积风积平原:分布于双湾乡和八一农场的天生坑、小井子一带。在湖相沉积的基础上,经长期的风力剥蚀和搬运堆积,又形成了沙地地貌。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