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17
颗粒名称: 文艺志
分类号: Z812
页数: 7
页码: 372-3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的文艺志,其中包括了奏议、碑记、诗歌等。
关键词: 文艺志 永昌县

内容

奏议三篇
  明嘉靖四十二年,巡抚都御史戴才,议处极边紧要地方兵将,以弭外患,以图久安疏。
  甘肃一镇,最为孤悬,而防范机宜,尤当严密。所以然者何也?盖各边止知防秋,而甘肃四时皆防,各边止知防虏,而甘肃则又防番防回。兵马奔驰,殆无虚日。凡可权宜裁处者,皆次第举行之。窃照高台所设在甘州之西,相去二百余里,土壤肥饶,军民富庶,猾虏素所垂涎,贼番不时窥伺。先年议设操守一员,管领马步官兵一千余员名,在彼防御。缘官卑兵寡,番虏易玩。每遇大虏侵犯,动发兵马设伏,不唯徒劳军士,亦且靡费刍粮。且住居之民,多系四外流移,奸伪百出,难以制驭。及照西宁巴暖三川,介于山溪之中,东接兰州,南抵河州,西连碾伯,尤为旷远。且土汉杂居,番虏环峙,中间膏膄相望,梨枣成林。少有不足,狼肆剽掠。此时虽设防守官一员,摘发西宁官军二百余员名。并彼处屯长土兵相兼防范。每遇有警,去西宁颇远,加以兰河逃逋之民附于其中,相诱为非,动倡悖逆。此二处实不容不处也。然欲为处,必须增置兵将,又当会计钱粮。当此极边诎乏之时,如之何其可也。臣查得甘州既设总兵官一员,统领正兵三千及标下前锋家丁勇士一千,居中调度,已足捍卫。又设协守左副总兵一员,统领奇兵二千,共驻一城,似将有用之兵,置于无用之地,中间裒多益寡。移彼驻此要必有道以通之也。及质诸守巡二道李敏德,张廷槐等,会同总督三边军务右侍郎郭乾,及巡按御史雷稽古,议照高台与巴暖三川地方,具系富饶要害之处,无事则弹压军民,有事则防御番虏。诚不可缺人也。酌量已久,故敢冒昧上陈。伏望皇上轸念河西极边重地,乞敕兵部再加详议。如果臣等所言不谬,合无将高台操守裁革,左副总兵移驻高台。就将奇兵官军摘拨一千员名,与高台所见在官军共合二千之数,付之本官统领防御。其东面平川守备,西面镇夷操守,势相联属,亦听本官管辖调度,应援截杀。高台既议裁革,却于巴暖三川地方,比照碾伯,添设操守一员,再于西宁游兵丁班军内拨发二三百名,或招募一二百名,与前军士付之统领防守。臣等又思,作事贵于谋始,选将又在得人。查得甘肃坐营都司莫倦,宅心勤谨,生长西宁,彼中土俗民情,山川险易,素所稔知,若将本官改授巴暖三川操守,添设之初,凡一应防御事宜,必能有济。如此庶兵将增重,番虏詟服,军民既有所赖,地方可保无虞矣。
  国朝顺治五年参议沈加显代民请免河西编审人丁议
  窃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一处不罹幅员便非同风,有一民不归版图,即属梗化。今日编审之举,天语煌煌,凡为臣子,当自夙夜奉行,以仰副圣意。但国家之神威,宜张而不宜驰。百年之元气,需缓而不宜骤。以古不经见之事,俄举于一代,蚩蚩小民,未有不相顾失色者。语曰:非常之原,黎民惧焉,诚慎之也。况河西流沙瘠国,频年以来,闯逆蹂躏,回变杀虏。膺其锋者,咸刀头之鬼,遭其毒者,如几上之肉。且也左番右彝,甘凉中出一线,穷民与腹里迥若霄壤。今日供兵,明日输粮,征川之六百人,仅存者户无二十丁。运甘之五千石,应派者野无余家。甲也,典妻完官,望之惨目。乙也,鬻子助国,闻者酸心。以致深山穷谷之中,攒眉相向。官衙肆市之间,拥道而泣。不曰广幅员,则曰重有所繁苦,不曰收版图,则曰别有所征调。若此役不罢,无力者迫而思逃,有力者挺而走险,亦时势之必然者。嗟嗟!摘瓜而抱其蔓,樊圃之良士,尚且不为,岂浩浩如天之皇仁。多求于里闬,而不思为吉凶同患耶。官斯地者,熟睹情形,不急为百姓呼吁,如秦人之视越人。不加肥瘠于其心,忍乎不忍乎?伏恳宪台或径自题请,或婉转达部。庶则壤之定制,缓一日民安一日之生。轻徭之惠行,宽一分民受一分之赐。行看阴〓万代,胜造无量浮图。况宪台仁存法外,清畏人知,何时不为民,何念不为民。本道为朝廷臣子,叨宪台属吏,敢不仰体高厚,抱杞人这忧,绘郑侠之图,敬事后食这谓何。伏祈轸念民瘼,俯赐允俞,社稷幸甚,封疆幸甚,军民幸甚。
  国朝顺治十四年,甘肃巡抚都御史佟题免编审丁徭疏
  (见前凉镇志·疏赋诗)
  碑记一篇
  修学记
  人文之盛衰,系于学庙之兴废。余观永邑而重有感也。康熙已巳秋,余补金川郡博,恭谒圣庙,见殿庑维新,学宫宏敞。询之,乃前任刘公讳显谟,协镇达公讳尔护、暨同庠协力缵成事也。记已属稿,而刘公以内转太学未果登石。余心窃异之,为索其稿,其记曰:永昌之有学庙也,按之碑文,参之书志,其先皆无所考。创始于永乐间。历宣德、成化、嘉靖,屡兴修葺。以故人文蔚起,科第联翩。如胡王诸君子,后先接踵。德业文章为河西五郡最。至明季风教未衰,曹子犹登癸未进士,非地灵人杰之明验欤。迨为时既久,葺之无人,圣庙讲堂,日就荒圮,殿庑杂于瓦砾,学宫鞠为茂草。以致先师之式恁无依,诸生之天荒未破。官兹土者,恒有志修葺而未之逮也。谟于康熙十年司授永庠,见殿庑仅存,而棂星门、启圣殿、文昌祠以及两庑与学宫之两斋,徒有壁立。遂与闾学绅衿同心补葺。虽规模粗具,而大工终有未竣。幸于康熙十三年,凉永协镇达公莅永,下车之始,首谒文庙。见其风雨不蔽,叹息者久之。慨然以修理为己任。其时军行旁午,公方从事戎马,无暇及此。二十年军旅甫定。公即投戈修文,捐俸率属,庀材鸠工,朝夕督率。旬日而工师之役讫,再旬而圬墁之役讫,又旬而藻绘之役讫。费不耗于官藏,力不疲于动众,工不逾于岁时。而丹楹绘桷,赭壁雕题,庙貌一新,讲堂改色。经始于二十年三月,落成于次月四日。夫岂徒为观美地哉。期士仰宫墙,师圣贤,日砥德砺,行志伊学,颜异日展采宣猷,彪炳一世。不可谓非公之贻也。谟不文,深幸公之有是心,更快公之有是举也。爰援笔而记其颠末,以冀将来之振兴云。尔余读其稿,何敢复赘一词。遂勇跃而述记焉。
  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朔,王伍云勒石。
  诗歌
  边城骆宾王
  紫塞流沙北,黄图坝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向烟尘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白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恢复扒沙二律张鸣鹏庠生
  桓桓虎队出车期, 漠漠龙沙奏凯时。
  虏灭全收唐土地, 兵回争拥汉旌旗。
  葡萄酒熟征人醉, 苜蓿花深戍马迟。
  听取琵琶弹夜月, 短萧长笛杂梁伊。
  宣师大捷三春后, 帝册元功六月初。
  节制西陲周太保, 坐临北斗汊尚书。
  紫诰颁时多翥凤, 锦衣锡处尽飞鱼。
  顾余深愧嫖姚冑, 争得彤驺当甲车。
  松山大捷晋良弼(廪生)
  阵云高结练戎场, 兵气橫飞白日黄。
  七部材雄〓铁跃, 五都侠少纵钲扬。
  金戈到处豺窑冷, 玉弩临时鸟亦亡。
  指顾三军漫惊喜, 昌营报缚左贤王。
  天山积雪顺天和明(协镇)
  瑶峦玉嶂树崇墉, 势接昆仑起岳宗。
  〓断鳌〓拒瀚海, 劈开仙掌傲华峰。
  为霖但慰三农愿, 锡号何须五等庸。
  六出常留青白意, 苍颜万里峙尧封。
  云壮铺翠和明
  去庄古寺野云飞, 浅碧轻红锦作围。
  林疏忽见山川出, 花密遥闻钟声微。
  霭霭菩提团影是, 斑斑色相幻形非。
  耐他苍翠唯禅院, 一任年年坼两肥。
  柳池漾月和明
  凿得方塘百亩余, 源头活水自通渠。
  虽无画奖摇春昼, 却有青光接太虚。
  月到澄波同澹荡, 池深垂柳亦扶疏。
  万条难障空明影, 壕上机闲且乐鱼。
  金水潺声 和明
  金川峡口水声悠, 瀚海东归自此收。
  万斛石钟纷暮雨, 几湾玉液漾晴洲。
  奔流不寄英雄泪, 彻底能知天地秋。
  寂寂沉心闲岁月, 夜看宝气湛林邱。
  东岗晚照 和明
  五凉此地夕阳多, 放眼林邱谢眺歌,
  金粟乱摇松影碎, 石花常入酒颜酡。
  落霞几片依山挂, 孤骛无群傍树过。
  最是秋来新霁好, 青红掩映在东阿。
  西岭晴岚 和明
  澹抹轻云散晓风, 西山耸翠碧天中。
  巍峨海岳仪型在, 飘渺烟霞色相空。
  几度松间萦鹤梦, 万年枝上绘天工。
  玉关此去横金锁, 遥看晴岚映日红。
  南峪龙腾 和明
  苍茫犹是旧烟霞, 谁道龙腾事已遐。
  天畔宝珠留月色, 岭头银甲簇霜花。
  避蛙既作金蝉脱, 冲斗还依仙客槎。
  北望怀柔应报德, 好将霖雨靖虫沙。
  北山狮伏 和明
  北面层山狮子形, 干城伏吼甚分明。
  毛梳风雨苔痕细,身隐藤萝翠色平。
  但使豺狼深慑服,不妨狐兔且纵横。
  年年静卧金川里,常听文殊转玉珩。
  论曰:不朽之业,终于立言。故载笔以昭来,蒐词以彰往,吐属留贻,根乎性情。履旧志文艺未载,夙昔英华,不无散逸。兹采奏议,碑记,诗歌,有关风教及盛衰所从来者。列于篇,以备观览,非敢驰骋繁缛也。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