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13
颗粒名称: 风俗志
分类号: K892
页数: 5
页码: 343-3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的风俗志,其中包括了土习、婚姻、丧礼、祭祀、岁时等。
关键词: 风俗志 永昌县

内容

士习
  旧志称土风刚毅,崇尚封书,粤稽有明文章事业炳耀桑梓者,不为无人。迨明季兵燹之余,弦歌不继,遂致尚武少文。国朝重熙累洽选就多方,虽在边陲,亦争自濯磨,至癸巳以后,题名雁塔者指不再屈。此固磨砺懈弛,抑亦见解荒略。鼓舞作兴,开导引掖,深有望于裁成斯道者焉。
  农工商贾执业。永邑沙碛硗薄,山高风猛,七月陨霜。清明前后种麦豆,五月种谷,岁不两收,家无积蓄,农事终岁勤动,率多卤莽。工匠性拙,技巧不闻。地僻财乏,商贾稀少。其习素大概慷慨朴直,不事谄
  ,不为健讼。男崇气节,女尚贞淑。
  婚姻
  男女年岁相当,择女择婿,凭媒通好纳聘,妆资称家贫富。
  祭祀
  每岁正月二十三日,商贾祭火神。二月二日,居民祭土神。二月三日、七月七日,绅儒祭文昌、魁星。三月开坝,六月二十三日,农家各处致祭龙王,冬月报赛。五月十三祭关帝。八月十三祭城隍。士大夫奉高曾祖祢四世神主,庶人奉祖父母、父母神主,具时飨于寝室。
  丧礼
  按家礼,一曰初终复,二曰小敛、三曰大敛、四曰成服、五曰吊奠赙、六曰择地祭后土,七曰葬、八曰虞、九曰卒哭、十曰祔、十一曰小祥,十二曰大祥、十三曰禫。士大夫家率遵用之,俗多延僧修荐,或一日、或三日。士人家亦有从之者。至若鼓吹、宴客、无服挂孝俗,已悉革矣。
  按永邑风俗,其渐被于大化者,诚与中土无异,独其于席宴竞为奢靡。□丧,崇尚浮屠。孔子云: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是岂未之闻采,所望为治君子,其思以道易之哉。
  宾师
  国家制礼,宾师为重,所以厚教也。永邑乡饮久废,近岁举齿德大宾、介宾、耆宾各一。宪其钜典,庶次第昭明,至民间延师课读,贫富不一,有厚礼聘者,有踵门请谒者,大概随其力之厚薄,不交量锱铢,犹存古道焉。
  岁时
  正月元日(绅士庶民,喜办衣服酒食,以丰丽相尚,夙兴设香烛果品类祀神祀先。一家各序尊卑,行拜跪礼毕,黎明合族于祠堂祀先,明大小。其亲友邻里,拜贺交错,旬日乃止。伏腊礼废。)
  立春(前一日县令率僚属迎春东郊,邑人装故事,吹豳击鼓,观芒神土牛色以占水旱。乡人会饮茹春饼)。
  元霄节(自十三至十六日,竞张灯火,设为新异。放烟花火炮。童子歌舞游戏,以庆元霄,十六日出游除百病)。
  二月二日(悬灯烛、放火树游戏,各家晨起汲水,谓之引龙)。
  三月清明(具酒食拜扫先茔,游人于清明前风筝为戏)。
  三月二十八日(士民谒东岳,行祠焚香)。
  五月五日(食角黍,饮菖蒲雄黄酒,解五毒)。
  六月六日(晒衣服出虫,造酒浆醋曲)。
  七月七日(妇女对月穿针,乞巧于天孙)。
  七月十五日(城隍出行至北郊神祠,官民致祭毕,民各拜扫荐时食)。
  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茱萸酒、制枣糕)。
  十月朔日(祭祖墓,送寒衣)。
  十一月冬至(官僚绅士五鼓朝贺,如元旦仪,各家拜先亦如元旦)。
  十二月八日(食腊粥、腌肉、藏冰)。
  二十四日(杀鸡、蒸饼、供酒果、祀灶神,扫舍)。
  除夕(易门神、春联、修岁事,陈设祭仪,守岁)。
  番回附
  县南番彝五族,相传为吐蕃遗种,其男女六百馀口,去县有数十里者,或百余里者。每岁贡马六匹。虽知奉公,而礼义不晓。婚嫁讲牲畜,丧葬无棺木。茹晕饮乳,习为故常。拜佛念经,视为重事。其头目自为纠核,而延路塘汛,密为防范。番族自尔安靖无虞。系永昌城守营管束。
  县北外藩系额驸贝勒住牧,县北四百里贺兰山左右。其往来于昌宁湖者,贝勒之部落,时近时远,游牧无定,沿边塘汛,亦应时为防范。
  县西南新城堡有回类,马姓、贠姓、常姓三五家,亦随民力田承粮(其余并无)。
  仙释附
  晋 法成,凉州人,年六十出家,不饵五谷,唯食慈脂。后居金州寺参禅。一日语人曰:我将他适矣,遂合掌而卒。
  刘摩阿,初住云庄寺,北凉时西去,没于酒泉。骨化为珠,血化为丹。
  了一道人,住许家庄,常与人佣工,得直自养,每好坐于墙头,日久竟悬坐大树梢上,后飞升江陵,只人始知其为仙。
  宋道元 永昌人,幼遇天师传妙诀,祈祷辄应。寿七十六,没之前已知,至期而逝。其元孙全一精参其术,一日闭门静坐而没,色如生。
  南素灵 系本卫都司,名朝栋,没后二日,武威人见于县东,曰:吾其东游。其人不知其已逝,到永语人,人因共传以为仙。
  论曰:永邑地处边陲,其习于淳朴者固多,而畏劳好闲,过费无节,恐不免为风俗之累。率之以勤,约之以礼,是所赖于主持风教者。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