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309
颗粒名称: 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序
页数: 3
页码: 321-323

内容

我朝横一宇内百余十年,列圣相承,德威远播。凡不臣不贽之国,莫不遵奉正朔,思隶版图。疆域之辽阔,几数千万里,猗欤盛哉。武威开自元鼎二年,历汉魏两晋,倚为重地,以屏翰三辅,盖河西一大都会也。元降府为州,明改州为卫,世庙升卫所为郡县,专任监司以统治之,犹汉代之部剌史也。夫有监郡之任,必有监郡之治,治臻郅隆,则内安外攘。虽沮渠,秃发之故境,与中牟、颖川同会风雨之和,盖其治以有本之治,治之非操切者,比可考而知也。然则于何而考之,自名山、大川、土田、贡赋、昉于禹贡、周官,详其地形土俗,以职内史掌之。由汉以下,皆有书纪其事类。后之为史者因之,以成表志记传,备一代之掌故。故治之可知者,知之于其志,而治之可考而知者,亦考之于其志。凉郡至唐宋二代,沦弃外域,几数百年,文献无征,事迹湮没,求什一于千百,已不可得。君子观凉镇之志,未尝不废书而三叹也。乙丑秋,仲宪副治斋先生来莅是邦,本经术以为治术,约其旨于敬时,准其法于考绩。于是乎有提要,有提心,有谨遵。探干止之原以重农,裕率育之方以教学,觇礼乐之猷以察吏,表律袭之义以崇礼。固已号令风行,声教雷动。犹念镇志简略,无以考治征信。爰集五县之绅士,开馆纂修,缺则补,讹则正,芜则删,疑则核,幽则阐。逾年志成,合为一集,分智、仁、圣、义、忠为五志,而以学道编为和集,附其后。纲举目张,以规以鉴。不亦如马伏波之聚米画沙,使五凉治绩昭然在目哉。余藩伯西秦而四年于此,每念黄河以西,严疆半壁,而凉州实为五路咽喉,全陕屏障。缘职守管钥不获,遍览山川形胜,扼塞险要,与夫风土民物,今得考治全集读之,见夫星纪厘然也,所以调燮之者寓此矣。提封井里灿若列眉也,所以经理之者寓此矣。田赋租调之制截然也,所以节宣之者寓此矣。问宫墙则星辉云丽,问祀事则肥腯告虔。菁莪之化、明德之罄寓此矣。问兵防则壁垒森罗,封守慎固、先事而绸缪,后事而克诘寓此矣。风俗物产不无少变也,所以转移而维挽之者寓此矣。他如表幽芳于千祀,彰节烈于今兹,文章增炳蔚之光,灾祥纪人事之召,大而军屯,小而榷务。宪副条画精详,一一笔之于书,以昭示来兹,可为有事斯土者,考镜得失之林也。至学道一编,本之心而敷之政,上可以不负吾君,下可以不负所学,经术在于斯,治术在于斯。行且献之明廷,施诸金石,有以佐万年一统之盛治矣,岂斤斤考一郡之治而已哉。是为序。年家眷寅弟阿思哈顿首拜撰。
  五凉考治六德集全志第三卷圣集永昌县志编修人员名单
  鉴定
  凉庄道 张之浚(治斋,顺天大兴人,庚戍进士)。
  升任凉州府 文绶(惺亭,满洲镶白旗人,内阁中书)。
  凉州府 何德新(西岚,贵州开州人,乙丑进士,翰林院检讨)。
  原任凉州理事同知 苏尔弼(西泉,满洲正白旗人)。
  凉州理事同知 傅显(令宜,满洲镶红旗翻绎举人)。
  原任庄浪同知 梅士仁(静函,广东德顺人)。
  庄浪同知 柏超(云咫,正黃旗汊军)。
  庄浪理事通判 肃普洞阿(鑑亭,满州镶白旗人)。
  调任柳林湖通判 刘炇(芸亭,河南祥符县举人)。
  柳林湖通判 姚当(肩宇,镶红旗汊军监生)。
  永昌县知县 李炳文(仲蔚,直隶蔚县举人)。
  总修
  广东雷琼道 张玿美(昆岩,武威廪生保举)。
  纂修
  原任山西辽州知州 沈绍祖
  邑廪生 张绍训
  邑廪生 谢瑾
  监修
  凉州府教授 张光宗(谦益,陕西咸宁县举人)。
  凉州府训导 傅梦弼(代予,陕西临童县人)。
  武威县教谕 刘以璋(凤岗,陕西盩厔县人)。
  永昌县教谕 上官可观(陕西朝邑县举人)。
  校阅
  邑岁 贡王庄
  邑廪生 张绍〓
  监刊
  武威县典史 李楷(注四,浙江会稽县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