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凉镇志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99
颗粒名称: 重刊凉镇志序
页数: 2
页码: 283-284

内容

凉州旧志修自蒲坂杨公观,成于西平王公。至明朝嘉靖癸丑岁止。前此修废之由皆不载,故无从考。二公至今又一百五年,其间治乱兴衰,时移代变,虽山川未改,而古迹湮没,城宇蓁芜,人物出处之迹,仕宦履历之详,既经乱离,漫无稽核。垂此更几十年,将遂不可考矣。我清五年,逆回叛变,志版既遭毁,书不复存。夫以凉州山河、形胜、土田、财赋、贤人、君子、高行卓谊皆载此书。其修其废,所关非小。乙未岁,予奉命藩屏五凉,自愧学疏才浅,谬诘戎兵,一载之余,疮痍凋瘵,未有起色。当兵单饷缺,拮据维艰,遑问典故之废坠乎。然俯仰古今,诚不忍以钱谷簿书为辞,夙夜盟心,亟图纂辑。越丁酉春,巡抚都御史佟公节钺河西,念志为政体攸关,票行取阅,一时属员悉以抄录呈报。其中字义差讹,凋敝残缺,诸事无从而考。余于是奉公之命,力为搜访,始得旧志数册。求遗补阙,掌录舌书,间亦芟除不行之款,虚载之条,存旧者九,新增者三。一百五年来,事迹粗备。捐俸募工,不三月而书告成。公余翻阅,不觉长叹:昔太史氏,遍涉名山大川,得高深之助,立言以垂不朽。余何人?斯敢□斯任,第念垂龄以来,固尝远望沧滨,瞻岱岳,渡江河,逾太行,仰止西华,趾望嵩高,执经奉教于海内名公钜卿者业有年矣。一旦改授监司,讥线硫庸,无补于治。利有所不能兴,害有所不能除。若之涉历奉教者其谓之何?余于此志更有深虑焉。河西五郡,远设天末,凉州地居适中,为五道咽喉,四面环山,番彝比处,官民唯中居一线耳。前朝见为边镇要害之地。富边则有钱粮之充裕,强边则有兵马之云集,实边则有墩台之联络。即斗悬孤立,在我有备,可恃无恐。今则有不然者:今日兵马十裁其八九,今日之粮饷十存其一二,今日之墩台名存实无,而有虑悬之虞,今日之边患时移地更,而有南北之异。复兼以洪水市开牧我內地,幨帷星列,牛马蚁屯,抚之无策,剿之不敢。虽有壕堞崇深,寇若宛然在目也;虽有弋耔山川,寇若比屋而居也;虽有墩堡了望,实顾彼不能顾此也。万一呼吸伸缩之少梗,风墙靡定之患生矣。幸都御史佟公德威之茂,谋猷之周,与一时文武将帅无不感激思奋,绸缪未雨。人和则险设,时戒则防备。自是销锋万里,弭变未然。为圣天子奠亿万载之基于不坠矣。然彝性叵测,一不如意,即生他变,其事甚急,其势亦甚危也。愿后之君,于诸务敬理之外,于海防尤加意焉。此予修志之深意也。故志。"顺治丁酉岁暮春。
  赐进士出身、分守西宁道,陕西布政司右参议,前巡按山西,山东道,监察御史苏铣撰。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