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97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14
页码: 267-280

内容

甘肃新通志目录
  卷首纶音天章
  天文志
  卷一 天文
  卷二 附祥异
  舆地志
  卷三 图考
  卷四 沿革表
  卷五 疆域
  卷六 山川(上)
  卷七 山川(下)
  卷八 形胜
  卷九 关梁
  卷十 水利
  卷十一 风俗附方言
  卷十二 物产
  卷十三 古迹附凌墓
  建置志
  卷十四 城池
  卷十五 官廨
  卷十六 贡赋(上)附户口
  卷十七 贡赋(下)附户口
  卷十八 仓储卷十九 驿递
  卷二十 盐法
  卷二十一 钱法
  卷二十二 茶法
  卷二十三 厘税
  卷二十四 实业
  卷二十五 历代封爵
  祠祀志
  卷二十六 庙坛
  卷二十七 制尺等
  卷二十八 祠宇(上)
  卷二十九 祠宇(下)
  卷三十 寺观
  学校志
  卷三十一 学额
  卷三十二 学田
  卷三十三 贡院
  卷三十四 试院
  卷三十五 书院
  卷三十六 义学
  卷三十七 社学
  卷三十八 学堂
  卷三十九 历代选举表(上)
  卷四十 历代选举表(下)
  兵防志
  卷四十一 兵制卷四十二 塞防附蒙土番回部族
  卷四十三 巡警附保甲
  卷四十四 交涉
  卷四十五 历代戎事(上)
  卷四十六 历代戎事(中)
  卷四十七 历代戎事(下)
  志官志
  卷四十八 历代官制
  卷四十九 职官表(一)
  卷五十 职官表(二)
  卷五十一 职官表(三)
  卷五十二 职官表(四)
  卷五十三 职官表(五)
  卷五十四 职官表(六)
  卷五十五 大吏传(上)
  卷五十六 大吏传(下)
  卷五十七 名宦(上)
  卷五十八 名宦(下)
  卷五十九 循卓(上)
  卷六十 循卓(中)
  卷六十一 循卓(下)
  卷六十二 将才
  人物志
  卷六十三 圣贤
  卷六十四 乡贤(上)
  卷六十五 乡贤(下)卷六十六 群材(一)
  卷六十七 群材(二)
  卷六十八 群材(三)
  卷六十九 群材(四)
  卷七十 忠节(一)
  卷七十一 忠节(二)
  卷七十二 忠节(三)
  卷七十三 孝义(上)
  卷七十四 孝义(下)
  卷七十五 隐逸
  卷七十六 烈女(一)
  卷七十七 烈女(二)
  卷七十八 烈女(三)
  卷七十九 烈女(四)
  卷八十 烈女(五)
  卷八十一 烈女(六)
  卷八十二 烈女(七)
  卷八十三 烈女(八)
  卷八十四 烈女(九)
  卷八十五 流寓
  艺文志
  卷八十六 诏敕令
  卷八十七 奏疏
  卷八十八 议论
  卷八十九 说
  卷九十 赞卷九十一 碑记
  卷九十二 附金石
  卷九十三 文赋诗
  卷九十四 著书目录
  志余
  卷九十五 僭窃
  卷九十六 割据
  卷九十七 轶事
  卷九十八 仙释
  卷九十九 方伎
  卷一百 考异
  甘肃新通志进呈表
  长庚
  为纂修甘肃通志告成,恭呈御览事。
  窃照接管卷内前督臣升允,于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奏,奉敕旨重修甘肃通志。遵即开局督办,迄宣统元年十月,臣长庚莅任时,已次第成书,尚未付梓。今剞劂告竣,共装订十函,谨奉表上。
  进者臣长庚,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区分九有皇古,即传邱索之书,位配八方卦爻,早应河图之瑞,三壤而成赋。夏书曾禹贡而名篇,辨五戎以宜民。周礼亦职方有掌,晋楚而外,列邦之纪载纷如。惟春秋纪月编年,义严笔削。汉唐以来,历史之矫诬甚矣,自纲目辨名,定分、言炳、丹青、顾计。书有列郡之登,而杂录多私家之著。崔鸿纪十六国,当山河分裂,谁知东晋分圻。阚驱志十三州,即风土胪陈,想见西陲文献。他若太平寰宇之记,视元和郡县而加详;迄乎方舆胜览有书,举志乘体裁而尽失。惟大清一统志,禀庙谟而绳墨诚陈:奈甘肃百余年历兵燹,而图书久佚,将欲网罗放失,备人官物曲之详;兼期删订繁芜,挈纲举目张之要。非三长之夙具,恐一得之难言。雾里看花,未免郢书燕说;风前扫叶,诸多亥豕鲁鱼。是宜各专责成,冀以仰副盛典。钦惟皇帝陛下,圣明天纵,学问日新。闿泽覃敷,治龙马授图之域;宏恩怙冒,遍鸟鼠同穴之方。纬武经文,万化仰照临日月;继志述事,重熙际交泰地天。凡金匮石室之藏早备,酉探于四库,即野史稗官之说,亦邀乙览于万机。矧甘疆寄重边防,而通志事关政治。臣升允祗受先朝成命,恭率在公诸列,勤事编摩。臣长庚渥承逾格慈恩,谨从退食之余,逐加校勘。窃维星分井鬼,地属雍凉。御天而运应乘龙,成纪实羲皇故里;锡土而疆开牧马,秦亭乃非子初封。积石流沙,溯大禹随刊之绩;鲜原皇涧,是公刘庐旅之墟。金城郡势控河湟,允矣险称天堑;玉门关令严锁钥,自然算握戎机。在昔,三秦、五凉割据,竞负嵎之虎;即今,番部、回族安居,驯比户之鸠。山峙崆峒想仙踪之缥缈,川环泾渭含元气之浑沦。每思袍泽同仇,用副关西出将;犹幸衣冠古处,不随江左流风。悃幅无华,茧丝致多循吏;坚贞著节,巾帼亦是丈夫。望秋水一方,尚有伊人,耻终南之捷径;传夏声千载,惟知率土,懔正朔于当阳。〓豆莘莘,沐熙朝教育之恩,兴歌棫朴;闾阎皞皞,荷盛世生成之德,乐话桑麻。守惟正之供,而球琳琅玕,不复偕织皮作贡;赐偏灾之赈,而布帛菽粟,仰给帑项周施。在尧天光被之中,正当塞风清之际。是以肩巍显翼,共钦咸五登三;所当颂德歌功,窃附韩碑柳雅者也。臣学惭茅塞,才愧藻铺,惟缘雕镂之既成,谨以缃函而恭进,伏愿文光奎照,大度海涵。矜载笔之臣工,未克识窥六籍;经重瞳之御贤,行将价重三都。洵合省之光荣,备当官之掌故矣。谨案卷首纶音天章五册,其次天文志二册,舆地志八册,建置志七册,祠祀志五册,学校志三册、兵防志五册、职官志十三册、人物志二十三册、艺文志八册、志余二册,刊刻告成,臣曷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随进以闻。
  宣统年月日
  尚书衔都察院都御史总都陕甘等处地方军务粮饷兼理茶马管巡抚事臣长庚谨上表。
  甘肃修志衔名
  监修
  前任陆军部尚书 兼都察院都御史总督陕甘等处地方军务粮饷兼理茶马管巡抚事臣 升允。
  尚书衔兼都察院都御史总都陕甘等处地方军务粮饷兼理茶马管巡抚事臣 长庚。
  总办
  二品衔甘肃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臣 陈灿
  前署理甘肃提学使司提学 陈曾佑
  花翎二品衔甘肃劝业道前署按察使臣 彭英甲
  花翎布政使衔前任甘肃甘凉兵备道署按察使臣 白遇道
  花翎二品顶戴三品衔甘肃补运道署甘凉道臣 霍勤铎
  三品衔甘肃候补道前署提学使巨 王新祯
  花翎三品衔甘肃候补道署宁夏道臣 孙庭寿
  总纂
  礼学馆顾问内阁侍读前福建道监察御史臣 安维峻
  前提调
  道员用甘肃候补知府前署平凉府知府臣 同镇甡
  前总纂
  陕西候补直隶州知州前任蓝田县知县臣 丁禧翰
  帮总纂
  甘肃华亭县知县臣 陈良均
  分纂
  度支部主事臣 王烜
  大理院七品小京官臣 刘绳武
  前礼部七品小京官臣 王运乾
  甘肃候补直隶州知州前署阶州直隶州知州臣 王福鸿
  甘肃平罗县知县前礼部主事臣 雷光甸
  甘肃大挑知县署宁远县知县臣 袁承泽
  甘肃即用知县前署安定知县臣 刘春堂
  四川补用知县臣 孙云锦
  甘肃拣选直隶州州同臣 赵维恭
  赏换五品衔甘肃截取直隶州州同臣 魏日诚
  甘肃试用直隶州州判臣 陈龙鼎
  分省试用知县臣 张炳焱
  分省试用知县臣 马元春
  花翎知府衔前四川大竹县知县臣 宋万选
  甘肃补用县丞臣 朱元鸿
  候选教谕前任正宁县训导臣 罗世俊
  文案
  甘肃候补直隶州知州前署阶州直隶州知州臣 王福鸿
  甘肃大挑知县署宁远县知县臣 袁承泽
  赏换五品衔甘肃截取直隶州州同臣 魏日诚
  总校
  内阁中书衔候选知县前陕西同州府教授臣 曹良模
  帮总校
  分省试用知县 张炳焱
  分校
  知州衔署兰州府地方检察厅检察官前新疆试用直隶州州同臣 王之佐
  甘肃试用直隶州州判臣 崔步霄
  六品衔甘肃试用府经历臣 李翼鹏
  甘肃试用县丞臣 袁世桢
  甘肃试用县丞臣 张守信
  甘肃试用典史臣 张致中
  举人臣蔡绳仲
  孝廉方正臣 杨廷俊
  州判职衔增贡生臣 李书田
  生员臣 刘丰
  生员臣 段聚五
  贡生臣 张联奎
  新疆补用巡检臣 段程远
  缮写
  陕西试用知县臣 罕扎
  拔贡生 梁延栋
  绘图
  生员臣 潘天定
  生员臣 杨梦龄
  贡生臣 张联奎
  监生臣 吴德生
  收发
  甘肃试用府经历臣 韩鸿瑞
  甘肃补用县丞臣 朱元鸿
  西宁府经历臣 谈瑞章
  甘肃试用县丞臣 袁世桢
  监刊
  知州衔署兰州地方检察厅检察官前新疆试用直隶州州同臣 王之佐
  甘肃试用典史臣 张致中
  生员臣 刘丰
  贡生臣 张联奎
  督工
  甘肃拣选直隶州州同臣 赵维恭
  附录二
  骊靬资料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支,北有奄蔡、黎轩。
  ——《史记·大宛传》
  而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国。(李奇曰靬音轩、服虔曰:犛靬,张掖县名也。师古曰:抵,至也。自安息以下五国,皆西域胡也。犛靬,即大秦国也。张掖骊靬县盖取此国为名耳。骊、犛,声相近。)
  ——《汊书、张骞传》
  张掖郡:户二万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万八千七百三十一。县十:……骊靬(莽曰:揭虏。师古曰:骊音力迟反,靬音虔是也。今其土俗人呼骊靬,疾言之曰力虔。)
  ——《汉书·地理志》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玉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海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违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
  ——《后汉书·西域传》
  元和三年,卢水胡反叛,以训为谒者,乘传到武威,拜张掖太守。
  ——《后汉书·邓训传》
  章和二年……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训因发湟中、秦胡、羌兵四千人,出塞掩击迷唐于斜谷,斩首虏六百余人,得马、牛、羊万余头。
  ——《后汉书·邓训传》
  明年(永平十六年),固与忠率酒泉、敦煌、张掖甲卒及卢水胡,万二千骑出酒泉塞。……固·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
  ——《后汊书·窦融传》
  建宁三年春,征还京师,将秦胡步骑五万余人,及汗血千里马;生口万余人。
  ——《后汉书·段颎传》
  时,烧何豪有妇人比铜钳者,年百余岁,多智算,为种人所信向,皆从取计策。时为卢水胡所击,比铜钳乃将其众来依郡县。
  ……肃宗建初二年,迷吾欲叛出塞,金城太守郝崇追之,战于荔谷,崇兵大败。崇轻得脱,死者二千余人。于是诸种及属国卢水胡悉与相应,吴棠不能制,坐徵免,武威太守傅育代为校尉。
  ——《后汉书·西羌传》
  中平六年,徵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朝廷不能制,颇以为患。
  ——《后汉书·董卓传》
  《魏书》曰:“公后日复与遂等会语,诸将曰:‘公与虏交语,不宜轻脱,可为木行马以为防遏。’公然之。贼将见公,悉与马上拜,秦胡观者,前后重沓。公笑谓贼曰:‘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胡皆后大观。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阵,精光耀日,贼益恐惧。”
  ——《三国志·武帝记注》
  是时,不置凉州,自三辅拒西域,皆属雍州。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剌史。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酒泉)黄华、(西平)〓演各逐故太守,举兵以应之。既进兵为护羌校尉苏则声势,故则得以有功。既迸爵都乡侯。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忧之。曰:“非既莫能安凉州。”乃诏邹岐,以既代之。遣护军夏侯儒、将军费曜等继其后。既至金城,欲渡河,诸将守以为“兵少道险,未可深入。”既曰:“……今武威危急,赴之宜速。”遂渡河。贼七千余骑逆拒军于鹯阴口,既扬声军由鹯阴,乃潜由且次出至武威。胡以为神,引还显美。既已居武威,劳赐将士,欲进军击胡。诸将皆曰:“土卒疲倦,虏众气锐,难与争锋。”既曰:“今军无现粮,当因敌为资。”若虏见兵合,退依深山,追之则道险穷饿,兵还则出侯寇抄。如此,则兵不得解,所谓‘一日纵敌,患在数世’也。”遂前军显美,胡骑数千,因大风欲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英督千余骑挑战,敕使佯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万数。
  ——《三国志·张既传》
  《魏名臣奏》载凉州剌史张既表曰:“河右遐远,丧乱弥久,武威当诸郡路道喉辖之要,加民夷杂处,数有兵难。领太守贯丘兴到官,内抚吏民,外怀羌胡,卒使尊服,为官效用。黄华、张迸初图逆乱,扇动左右。兴,志气忠烈,临难不顾,为将校民夷陈说祸福,言则涕泣。于时男女万口,咸怀感激,形毁发乱,誓心致命。寻率精兵踧胁张掖,济拔领太守杜通、西海太守张睦,张掖番和、骊靬二县吏民及郡杂胡、弃恶诣兴,兴皆安恤,使尽力田。兴每所历,尽竭心力,诚国之良吏。殿下即位,留心万机,苟有毫毛之善,必有赏录,臣伏缘圣旨,指陈其事。”
  ——《三国志·贯丘俭传注》永和十年……张祚遣其将和昊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
  ——《晋书·张祚传》
  秃发利鹿孤,遣傉檀又攻吕隆昌松太守孟祎于显美,克之。……徙显美、骊靬二千余户而归。嘉祎忠烈,拜右司马。
  ——《晋书·禿发利鹿孤载记》
  番和:后魏置番和郡。后周郡废,置镇。开皇中废县,又并力乾(骊靬)、安宁、广城、障、燕支五县之地入焉。有焉支山。
  ——《隋书·地理志》
  附:辛庆忌传
  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翕侯战,陷阵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还为谒者,尚未知名。元帝初,补金城长吏,举茂材,迁郎中车骑将军。朝廷多重之者,转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成帝初,徵为光禄大夫,迁左曹中郎将,至执金吾。始,武贤与赵充国有隙。后充国家杀辛氏。至庆忌为执金吾,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凤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徵入,历位朝廷,莫不信向。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任国柱石。父破羌将军武贤,显名前世,有威西南。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右。”乃复徵为光禄大夫、执金吾。数年,坐小法,左迁云中太守,复徵为光禄勋。时数有灾异。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谋。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司马法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夫将不预设,则无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敌。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性拒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乃者大异并见,未有其应,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预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其后拜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岁余,徙为左将军。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为国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庆忌本狄道人,为将军徙昌陵,昌陵罢,留长安。
  (选自《汉书》)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