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64
颗粒名称: 寺观
分类号: B933
页数: 3
页码: 96-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积善馀庆,积不善余殃,理有固然。然先王以神道设教,聚天下之人入庙,作其敬心。后世寺观之兴,演说祸福,愚夫愚妇闻之知惧。因而迁善改恶,是亦足以辅教化刑罚所不及。录寺观即此意,并可考见古亦云。
关键词: 永昌县 寺观 祠祀

内容

积善馀庆,积不善余殃,理有固然。然先王以神道设教,聚天下之人入庙,作其敬心。后世寺观之兴,演说祸福,愚夫愚妇闻之知惧。因而迁善改恶,是亦足以辅教化刑罚所不及。录寺观即此意,并可考见古亦云。
  永昌县
  佑圣观 在县城东北隅。明洪武二十五年建,正统中都指挥宋忠重修。
  大觉寺 在县城东南隅。
  广禅寺 在县城内正南。
  金川寺 在县城北,明永乐十二年建。
  圣容寺 在县城北二十里。云庄寺在县城南五十里,明正统六年建。
  南济汉游云庄山记
  永南北皆山,而南山胜,云庄尤胜。山距城五十里,地高寒避,于夏宜然。中横大水,源出转涧口,即诸水总汇处也,当夏泛滥不常。曩欲游为所据者再。甲辰六月,古城杨氏延余饮,古城在水之阳面,接山尾游甚便,又喜波平可涉,遂往至则宿其家。诘旦,主人前导,取径东南谷,行十余里,忽两峰对峙如列屏,石罅泉溢曰水关,羌人饮马牛恒于此,盖入山大门户也。行再五里许,花香夹岸,岚光欲滴。旋东折而云庄见。四壁成垣粉郁,多云气,故名。且苍松拿攫自麓至顶,若貔貅百万,擐甲执戈,结队冈阜者然,于是缘磴而上,盘旋缭绕,是为第一林,林藏怪石,仆立各殊态,时有水泻自松根,药草交映,令人应接不暇也。及回瞬,则已拔地于寻少焉。林尽地平,东岩昂起,插天半迤。北有寺,凡三层,幽爽以洁。门西向,左侧穴山为圣母殿,石壁丹青如绘,旁有石房,相传晋僧摩阿尝居之;正南三官楼峙,鸟道出东腋,魁星阁由此达焉;阁右上为地藏洞,大士岩诸境,路或阙,凿窍翼以槛,又上则杰构飞檐,郁为仙灵窟宅,非复人间云。循径而下,日薄,午息僧寮,良久乃绕寺以东,得览所谓二林者,重岗合抱,腹背皆松,随岗之高下,真武观踞其后。金碧参差,与绿荫相对射,秀逸可爱。林抄一峰孤耸,势最奇,登而眺之,城郭依稀在眼,水田错绣,村落万家,更弥望无际。正瞻玩间,螟色栖林,始返向所息处,时,月上弦,素光照虚牖。俄而云台月暗,风谡谡送雨声,伏枕听之,真令心泥万斛荡涤都尽矣。及晓天晴,四围山色如新出沐,主人拉诣石佛崖,崖与二林南北相望,约距七百余步,以岸断千尺不可越。拾径前,林之南山脊隆起,盖所称戈壁者是。其坳曰版肠洼,怪松偃蹇,青映白杨,日影斜透林隙。西偏有小峰二处,连肩骈峭立如碑,惜未镌文字,因名之曰牌峰。再上,尤陡绝。徐就平衍,西羌插帐峡谷,塞外风景,略见一斑。未几至岸下,西接峻岭,东南北三面若斧削,危栏环引,石刹层叠,规者,方者,欹侧者,明而敞者,邃以深者,吞吐半露者,自下抵上,凡八九转乃至顶,殿起作龙盘势,中供石佛,虹桥通之。前则近嶂遥峦,俯仰揖让,烟霭空濛,而云庄之胜于是乎备。余思此山固佳境,实雄镇也。崇墉言,言寇来不能攀,屏翰之功尤居多。岂徒区区资观赏已哉。游既归,邱壑在胸,爰以所见悉记之。又游云庄山寺诗:
  绝顶云飞不见峰,云间自吐玉芙蓉。
  天临峭壁三千丈,地拔长松十万重。
  怪石衔楼蹲虎豹,危岸插栏走虬龙。
  寻幽直到山深处,返向前林已暮钟。
  和明诗
  云庄古寺野云飞,浅碧轻红锦作围。
  林疏忽见山川出,花密遥闻钟磬微。
  霭霭菩提团影是,斑斑色相幻形非。
  耐他苍翠唯禅院,一任年年折雨肥。
  古峰庵 在县城北金山上,有泉,四时不竭。
  灵应寺 在县城西南五十里。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