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建置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50
颗粒名称: 卷三 建置志
分类号: K297.42
页数: 12
页码: 77-88
摘要: 本卷记述了永昌县的建置,其中包括了城池、官廨、贡赋、仓储、盐法、钱法、茶法、厘税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地方史 建置

内容

体国经野,因时制宜,法度纪纲,燦然具备,悉建置之谓也。甘肃幅员辽阔,汊回错处,设险守国,城池是赖。有土有财,政治出焉,通其便,使民不倦,当力求富强,实际至封爵所在,山川生色,非徒供掌故而已。今准旧志加详,都为子目十有一,志建置第三。
  城池
  昔屈完盟,齐侯谓楚方城为城,汉水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郡邑之有城池所恃,以卫民社者也。矧地属岩疆,尤不可无金汤之固。自省会以及府厅州县,凡城池建置,始终详著于篇。有守土之责者,诚触目惊心,随时修浚,防患未然。亦庶几公侯干臣之望矣。
  永昌县
  旧有土城。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张杰增筑。周七里二百三十步,高三丈六尺,厚二丈九尺,基阔三丈。门四:东宣化、南武胜、西镇西、北安定。城楼四、瓮城楼六、月城四、腰楼四、角楼四、维堞二千有奇。成化八年,指挥高昇增筑南郭,城周二百八十丈,高二丈五尺,厚一丈,郭门二,城郭周壕阔二丈二尺,深一丈二尺。国朝乾隆二十九年补葺。嘉庆六年水冲城裂,九年兴修。光绪二十五年复修。
  官廨
  建节开府体制,宜崇推之,文武百僚,以迄末秩,亦各有莅政公所。甘肃省自遭回乱,府厅州县官廨再造居多,兹将地址所在,逐一分列,以纪颠末,居是官也,勿传舍视之,斯地方之幸矣。
  凉州府
  永昌县署,在城内东南隅,旧为永昌仓改为县署,乾隆间增修。
  教谕署 在学宫明伦堂后。
  典史署 在县署西北隅。
  副将署 在县西南,明宏治十三年建。
  都司署 在协署西,乾隆间建。
  贡赋 附户口
  任士作贡成赋中邦,自虞夏已然,我朝定制永不加赋,厚泽深仁,超越前代。兹谨将唯正之供,按郡邑胪列,其户口多寡,亦即分系于末。边疆之民,食德赋畴,因而壤歌衢祝。亦情之不容自己者欤。
  旧额
  屯田
  甘、凉、宁、西四府,直隶、肃州、安、靖二厅,原额屯科秋站并新垦共地六万八千七百八十三顷五十五亩七分六厘二毫三丝三忽四微。内除荒免征地五千八百六十八顷六十一亩七分九厘三毫二丝九忽。又除沙井驿并兰州旱地四十一顷一十八亩一分九厘六毫。又除镇番改归武威地五顷八十六亩九分七厘四毫八丝二忽。
  实熟并新垦共地六万二千八百六十八顷八十八亩七分九厘八毫二丝二忽四微。
  收镇番归并武威地五顷八十六亩九分七厘四毫八丝二忽。
  二项共实熟地六万二千八百七十四顷七十五亩七分三厘三毫四忽四微。
  又水磨二盘。
  实征垦军并地亩折色银五千五百两九钱七分一厘八丝六忽六微一纤。
  实活屯丁二万一千八百五十六丁九分三厘。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五万九千九百四十八丁,奉文以粮载丁,共载丁银三千二百八两八钱四分二厘五丝六忽二微六纤二尘四渺。
  二项共实征银八千七百四两八钱一分三厘八毫四丝二忽八微七纤二尘四渺。
  内起运银六千六百十二两一钱九分七厘九毫八丝二忽八微七纤二尘四渺。
  存留银二千六百四十一两六钱一分五厘八毫五丝。
  实征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三十三万六千一百三十五石八升七合七勺一抄六圭二粟三粒。
  实征京斗起运本色正粮七千八百十八石七斗五升五合三勺九抄八撮。
  实征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九千八百六十九石九斗二升四合六勺二抄三撮四圭七粟二粒。
  实征京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十九石四斗三升七合七勺六抄九撮九圭。
  实征仓斗存留本色粮八百四十三石六斗七升八合九勺。
  实征起运本色新例草四百七十四万八千六百七十九束八分三厘二毫五丝八忽八微七纤六尘五渺三漠。
  更名并养廉
  甘、凉、宁三府,直隶、肃州属,原额更名并新垦共地二千一百一十八顷八十七亩七分三厘八毫三丝。内除荒免征并猛水冲没无存地二百八顷七十五亩七分二厘八毫。
  又油房一处。
  又除武威改归古浪地八顷八十八亩六分九厘五毫。
  实熟并新垦共地一千九百一顷二十三亩三分一厘五毫三丝。
  又收武威改古浪地八顷八十八亩六分九厘五毫。
  二项共实熟地一千九百一十顷一十二亩一厘三丝。
  又水磨一十三盘,园圃三处,油梁一条,草湖场四处。
  实征油梁、磨税、房课、木植,地亩折粮草起运共银一千八百二十五两一钱六分五厘四毫七丝七忽四纤。
  实活丁八千三百三十九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一百七十三两三钱四分三厘八毫六丝四忽一微六纤三尘九渺一漠。
  二项共实征起运银一千九百九十八两五钱九厘三毫四丝一忽二微三尘九渺一漠。
  实征仓斗起运本色粮一万四千六百六石二升九合三勺四抄五撮。
  实征起运本色新列草四万一千二百七十一束七分六厘九丝六微四纤一尘六渺六漠。
  番粮
  兰、巩、凉、西四府直隶阶州属,新归投诚番民并喇嘛四万三千三百一十三户,男妇子女共一十八万三千四十九名口,共种熟地一百二顷三十六亩。无顷亩水旱地二十三万二千五百四十一段。
  共征折色起运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五钱三厘三毫二丝二忽七微八纤四尘。
  实征起运本色粮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九石二斗五升八合一勺四抄。
  实征起运本色草一百九十七束五分九厘九毫四丝七忽。
  共贡马九十匹。
  凉州府属新归番民贡马六十六匹,交纳凉永庄各营验收,拨补摘缺营马。
  凉州府属
  屯田
  原额屯科共地二万六千一百九十二顷七十五亩四分六厘六毫六忽四微。
  内除荒免征地一千九十二顷二十三亩一分三厘三毫五丝。
  又除沙井驿归并兰州旱地四十顷十八亩一分九厘六毫。
  实熟并新垦共地二万五千五十四顷四十七亩一分六厘一毫七丝四忽四微。
  收镇番归武威地五顷八十六亩九分七厘四毫八丝二忽。
  二项共实熟地二万五千六十顷三十四亩一分二厘六毫二丝六忽四微。
  实征垦军银一十三两五钱三厘九毫。
  盛世滋生,永不加赋。丁二万五千二百三十二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七百六十九两三钱三厘二毫九丝六忽二微六纤二尘四渺。
  实征仓斗起运本色正粮七万一千八百八十二石三斗六升六合六勺四圭。
  实征仓斗起运本色马粮三千五百六十六石五斗六升八勺三抄二粟。
  实征仓斗存留本色粮六百一十石八斗一升八合九勺。
  实征起运本色新列草一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三束五厘二毫一丝七忽一微七纤三尘三渺七漠。
  更名
  原额更名共地七百七十七顷三亩八分六厘。
  内除荒免征并猛水冲没无存地六十四顷七十六亩八分一厘四毫九丝。
  又油房一处。
  实熟地七百三顷三十八亩三分五厘一丝。
  二项共实熟地七百一十二顷二十七亩四厘五毫一丝。
  又水磨一十一盘,园圃三处。
  实征房课木植起运银八十七两二钱四分九厘。
  实活丁七百七十丁,奉文以粮载丁,银五十一两六钱一分九厘四毫四丝七忽一微六纤三尘九渺一漠。
  二项共实征起运银一百三十八两八钱六分八厘四毫四丝一忽一微六纤三尘九渺一漠。
  实征仓斗起运本色粮四千八百六十六石七斗一升五合五勺二抄二撮。
  实征起运本色新例草一万五千五百二十束八分六厘。
  实征起运折色地租银三十九两二钱八分一厘七毫六丝。
  随征起运丁银六两九钱七分一毫九丝二忽。遇闰加银二钱五分四厘。
  二项共实征起运银四十六两五钱五厘九毫五丝二忽。
  番粮
  凉州府属武、永、古三县并庄浪厅新归番民一千四百三十六户,男妇一万五千七百七十名口,共种熟旱地八顷三十九亩七分,垦早地七十九段。
  实征起运本色粮二十七石三斗九升六合五勺五抄。
  实征起运本色草一百九十七束五分九厘九毫四丝七忽。
  贡马六十六匹,交纳凉、永、庄各营验收,拨补摘缺营马。
  永昌县 原额屯地五千八百五十一顷六十八亩九分四厘。内除节年荒芜地二千七百三十九顷七十四亩九分二厘五毫外,实熟屯地三千一百一十顷九十四亩一厘五毫。
  又道光二十五年招垦查出地六百五十七顷四十五亩二分九厘,奉旨豁免,不计钱粮。
  额征地丁连闰银一百三十一两四钱一分五厘。内除现荒芜无征银二十九两五钱九分九厘外,实征地丁银一百一两八钱一分六厘。实征耗羡银一十五两二钱七分二厘。
  额征粮一万六百六十二石四斗三升四合,内除荒芜无征粮三千八百六十石七斗七升四合外,实征粮六千八百一石六斗六升。
  实征耗羡粮一千七十石二斗九合五勺。
  额征草二十七万一千九十一束四分一厘,内除荒芜无征草九万九千二百七十七束三分五厘外,实征草一十七万一千八百一十四束六厘。
  额外杂赋共应征银二百四十三两五钱三分,内除无从征收银六十六两六钱四分五厘外,实征银一百七十六两八钱八分五厘。
  附户口
  永昌县 三万二千八百四十二户。男女大小共十九万七百二十六丁口。
  仓储
  兵食仰给仓储,而常乎之法,兼以备旱潦,平粜借货之需,社仓义仓又扩而充之者,行之已久,不能无弊。此有治法,尤贵有治人也。兹据诸郡邑开报,逐一登录。司民社者,顾名思义,其与仓储实事求是焉,斯得矣。
  永昌县 常平等仓,共储各项京斗粮二万三千三百八十七石二斗九升七合三勺。
  驿递
  置邮传命定制綦严,甘疆地处边要,平时政令下行,职贡上达勿论,已一有警报,非传递神速,其何以济。近年添设电政,消息灵通,兼有邮政,公私两便,可以补驿递之不足。有驿有所,岁费度支,司是职者,曷其奈何弗慎。
  甘肃驿递钱粮总数(旧额)
  甘肃布政司
  西路 皋兰县兰泉驿起
  ……(自武威县柔远驿起)七十里至永昌县永昌驿并永昌所(永昌县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七十里至水泉驿并水泉所(驿丞管理)。马三十二匹,夫二十六名;牛九只,夫九名。岁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一千三百一十两九钱三分一厘二毫,本色粮二百一十石,本色料六十四石八斗,本色草三千二百四十束。
  甘肃驿递新章银粮总数
  凉州府属各驿共安马五百七十一匹,夫二百八十五名半,统计连闰一岁,共支工料外备站价银二万一千六百一十二两六钱五分。永昌县所管各驿共安马六十四匹,夫五十二名,统计连闰一岁,共支工料外备站价等银二千三百七十七两六钱。
  盐法
  鹾政之设,上充国用,下利民食,法良意美也。甘肃产盐之区,有池有井,课有定额,引有定界。土盐向归本消,蒙盐通行各处。因时制宜,兼权熟计,总期有益于国,无损于民,为整顿鹾纲之要。兹合旧制新章,详著于篇,见盐法关系綦重焉。
  凉州府,本府原额盐税银二百三十七两二钱四分六厘。
  永昌县,原额盐税银四十三两一钱八厘。
  附历代盐法及国朝旧额
  《周礼》盐人之职,盐人掌盐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
  汉武帝四年置盐铁官……
  魏明帝世,徐邈为凉州土地少雨,常苦之谷,邈上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
  元各州县户口额办盐课,运官召商发卖。
  明盐法(略)……
  钱法
  金币泉刀之制,由来古矣。自太公立九府圜法而钱之用广,历代互有变更,唯汉之五铢,唐之开元(一作开通)最为得中,行之亦最久。我朝康熙,雍正、咸丰、同治间,甘省屡次开炉鼓铸,均不久旋停。今钱日少,银日贱,穷则变,变则通,钞票之行,设官局济之,亦犹平粜意,虽一时权宜之计,然诚能得人而理于钱法,不无裨益。
  ……
  茶法
  在昔,回纥入贡于唐,以茶易马,而税茶亦始于唐之德宗。宋熙宁中,诏如提举茶场李祀言,于熙河路卖茶买马。明洪武初,差发金牌,令羌族纳马给以茶,隐为制番计。我朝沿明制,易马如故,即而停罢,今唯茶政存焉,欲官茶畅消计,惟严禁私贩,承办之员果公而忘私,庶于课额有盈无绌。甘肃向分西宁,庄浪、甘州、河州、洮岷为五司,每年枘茶,各厅员实掌其事。……
  厘税
  抽厘助饷,事属权宜,今度支日繁,势难停办,甘省自改设大布,统捐百货,统捐而收数,较前加倍。至税额经常之制,行之已久,唯在清厘积弊无待更张,总理财政者诚洁身,率属于公家利,权思过半矣,有司敢不奉公维谨矣。
  甘省统捐局收百货统捐银一十六万五千一百一两三钱六分七厘。
  凉州府本府征收煤税银十两四钱,当税银七百五十五两,无额商税银二千三十两六钱八分二厘五毫,畜税银九百三十九两五分七厘。西税银四百一十两二钱八分四厘。架税银一十二两四钱二分六厘。契税银二百九十五两一钱九分四厘,又当税银六百五两。
  永昌县征收无额畜税银一十三两九钱二厘。
  历代封爵
  分茅胙土制,溯成周砺山带河盟,传西汉魏晋,而后五等之封虽存,不过食邑若干户,实封若干户而已,其保有土地者,非阳奉正朔,阴实割据之人及其亲王子弟耳。关西出将,历代封爵不胜枚举,然其名实亦异,今按先后排列,为考古之一证。
  ……
  唐
  西平侯哥舒翰,其先本土厥人,天宝中封。
  明
  伏羌伯毛忠,字允诚。本西陲人,曾祖哈喇台,归附居兰州,忠袭职为永昌百户,初名哈喇,后以功赐姓名。成化三年四月庚子封伏羌伯,四十一年讨固原贼满四,连中流失卒。从子海,孙恺前救忠,亦死。事闻,忠赠侯,谥武勇,予世伯,孙锐袭爵。宏治中诏建忠义坊于兰州,以表其里。
  国朝
  三等子王进宝,字显吾,靖远人。康熙十三年以战功授奋威将军、三等子,世职,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勇,后晋一等子爵,世袭罔替。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