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附陵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49
颗粒名称: 古迹附陵墓
分类号: K928.7
页数: 4
页码: 73-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的古迹,其中包括了破古城、大斗军、陵墓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古迹 陵墓

内容

式闾封墓,载在周书。尝有胜地名区,经代远年,湮付之荒烟蔓草者,文人学士抚断碑残碣,往往发思古之情。甘省兵燹迭经,古迹之存者尤鲜。然或得诸传闻,稽之志乘,亦有不可没灭者,至如往哲芳徽,徒深仰止,遗阡所在,犹禁樵苏,志古绩,附陵墓,亦景慕前贤之意尔。
  永昌县
  番和古城:在县西,汉置,属张掖郡。《地理志》张掖郡番和县,农都尉治。《隋志·武威郡》:后魏置番和县,后周郡废置镇,开皇中置县,唐改为天宝县。《元和志》:天宝县东至凉州一百八十里,本汉番和县。《元志》有永昌路,元初为西凉府,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路,明设卫,治金山之阳,即古番和地。
  显美古城,在县东,汉置,属张掖郡,后汉改属武威郡。三国魏,黄初中,凉州卢水胡反,张既讨之,军至武威,敌引还显美。既自武威复进军显美,击破之。《隋志》姑臧旧有显美县,周废。
  骊靬废县在县南,汊置,属张掖郡,晋改属武威郡。永和十年,张祚遣和昊伐骊靬戎于南山,大败而还即此。后魏省。颜师古曰:取国名为县也。骊,力迟反,今土人俗呼骊靬,疾言之曰力虔。按《隋志》开皇中,并力乾县人番和,盖即骊靬之讹。
  燕支废县在县西,晋永嘉五年张轨置武兴郡,领燕支,新障二县。《魏书·地形志》番和郡,领新障,燕支二县。开皇中并力乾、安宁、广武、新障、焉支五县之地入之。
  金昌城 在县北二十里。晋太元初,苻坚遣将伐凉张天锡,自将五万军于金昌城。《胡三省通鉴》注:金昌城在赤岸西北。
  金吕城在县西北三十五里。晋咸宁六年,马隆既破树机能,依金吕山筑城。《方舆胜览》晋马隆置城,依金吕山。旧《县志》谓在毛卜喇金玉山下。
  破古城 在县北一百一十里。与昌宁寨相近,有遣址。《西陲今略》城在宁远堡北三十里。又有金沙城,在县西南边外。
  鄂尔多古城 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传为永昌王牧马城,地名黄城儿,有永昌王避暑官。《西陲今略》黄城儿在詹詹口南八十里。
  交城 在县西,唐置交城守捉。《元和志》在凉州西二百里。
  恩宿 在县南。《十六国春秋》苻坚建元十二年,苟苌伐凉,遣别将马晖,杜周帅骑西出恩宿,邀张天锡走路,期会姑臧。晖等行泽中,值水失期,坚特宥之。
  大斗军 在县西南。《元和志》在凉州西二百里,本赤水军守促,唐开元中改为大斗军,因大斗拔谷故名。天宝初以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
  祁忠勇孤军胜虏处 在县东三里。道旁碑碣存。金秉抡《祁忠勇公战功记》:辛未夏,余奉简命,观察甘山,将之任,道经永昌,距城三里许,见道北有丰碑屹立,下车视之,大书“湟中祁将军手刃三虏孤军战胜处”十四字,而惜未载其详。询诸耆老,则曰:将军讳秉忠,西宁人,由袭士司参镇吾永。其时边方久靖,戎备颇弛。狡虏伺其隙,忽以千余众汹涌而来,前锋已至此处,城破在须臾。将军闻惊,率部下兵,擐甲执刃出,躬先跃马,径入围,东西驰突,杀三虏。虏惊以为神,各鸟兽散,将军急追之,越界百余里始还。所以保我先人而绵延至今者,皆将军之赐。盖万历四十五年事也。邑人感其德,勒石以垂不朽,几八十年于兹矣。余闻而叹曰:古云:“一人当关,万夫辟易”,其将军之谓乎。比抵甘,晤提标参府祁公伯豸,将军嫡孙也,为余具道其始末。乃知将军却虏之明年迁凉州协,又明年拜平羌将军,擢镇甘州。俄蒙召见,宠赍甚渥,加太子太保,提督蓟辽,每遇敌,辄先往,寻以血战,死于阵上。闻恤祭者三,赐谥曰“忠勇丰功骏烈勋府”藏之其家,子国屏以荫袭,任威远游击。值闯战乱,重其才,将引为党,厚啗以爵禄,弗从,贼杀其仆属而胁之,卒弗从,乘间击贼,贼遁去。夫将军以孤无所援之身,御猝不及防之虏于呼吸转瞬之间,奇矣!迨后,位益显,节益劲,终以死报朝廷。抑又难矣,而贤属抗议拒逆,不少挫折,固其至性过人,亦岂非将军之教之灵,所培育而成者哉。壬申五月,甘参公来协永,余以赈饥如湟中,适永协公之弟仲豸者为本营游击。暇日邀余至其家,因得览其世牒,益信将军忠心亮节。向所阐皆不虚。彼苟安禄豢,全躯保妻子之臣,对此可愧何如耶。然或不知自愧,且从而议其后曰,孤军岂能当众虏,特倖成耳。捐身又岂所乐为。非穷无复之则,轻身冒险以沽后世之名耳。嗟乎,已则弗能反。滋诋毁此忠良之所以不数数觏也。秋暮,余役竣,旋甘过永,永协公虑遗碣之将仆,悲祖德之就湮,既重为竖建,复新砻一石,欲以志其详而传于后,再拜,乞余言,余佩服将军久矣,敬核其实,行而直锋之如。此时康熙三十六年九月也。
  附陵墓
  高昌王墓 在永昌县北十五里圣容寺之次,有敕赐世勋碑记。
  永昌王阔端墓 在永昌县东一百二十里斡耳朵城,其西又有妃墓。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