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附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47
颗粒名称: 风俗附方言
分类号: H17;K892
页数: 10
页码: 53-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治隆于上,俗美于下,此自然之理。甘肃风气朴直,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所云秦俗强悍,乐于战斗者,亦激于敌忾同仇之义耳。唯是习俗移入,贤者不免,而此邦人士犹敦古处,亦可见风气之厚矣。记有云,修其教,不异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盖言俗之所宜初,不必强之使同也。兹条记风俗,附以方言,然亦不能悉具云。
关键词: 永昌县 风俗 方言

内容

治隆于上,俗美于下,此自然之理。甘肃风气朴直,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所云秦俗强悍,乐于战斗者,亦激于敌忾同仇之义耳。唯是习俗移入,贤者不免,而此邦人士犹敦古处,亦可见风气之厚矣。记有云,修其教,不异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盖言俗之所宜初,不必强之使同也。兹条记风俗,附以方言,然亦不能悉具云。
  甘肃布政司
  《禹贡》雍州之域,迫近西戎,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以鞍马为务,酒醴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甲于内郡(《汉书》),人性直,尚俭约,习仁义,勤于耕稼,多畜牧,无复寇盗,并有金方之气(《隋书》)。秦风猎野务农,(《图经》),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骄情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以兴起,而笃于仁义以猛驱之,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强兵力农,而成富强之业(《朱子诗传》)。土本膏腴,民事耕殖(《元一统志》),民俗质朴,风土壮猛,人性坚刚慷慨,穴居野处,采猎为生,以织毛褐为业,崇尚释教,荷戈执戟,防妊御侮之功居多(《明志》),近今家塾党庠,威乐弦诵,日趋文明。而人心渐薄,百伪朋兴,亦与昔年相殊。
  凉州府
  金气坚刚,人事慷慨(《寰宇记》),烈士武臣多出凉州(虞诩论),虽居戎地,然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北史·胡叟传》)。地既僻远,种杂羌回,怙力负强,人怀贲育之志(明赵时春忠节祠碑),人杂羌戎,习俗刚劲。或土屋而居,或穹庐而处,以孳牧为生(《地理志》),民风醇质力农,不谙技艺,士无伪习(《庄浪志》),番族风俗朴厚,性尚训良,耕牧为生,不事诗书(庄浪厅新采访)。凉俗勤稼穑,多畜牧。风土壮猛,便习兵事,摧锋执锐,父死子战,无反顾心(《武威志》)。崇节俭,敦礼让,质而不野,尚武兴文(同上),土沃泽饶,可耕可渔。人勇而知义,俗朴而风淳(《镇番志》),人性多慷慨,质直,尚武少文(《永昌旧志》),永人负气好刚,不事奔竞(《永昌志》)。土硗风寒,人性刚勇,以骑射为能,孳牧为业(《古浪旧志》),番回相杂,习尚敦朴,质过于文,不务奔竞,农不逐末工,无巧技商贾,以谷量牛马,尚有秦风(《古浪志》)。同治以后,俗渐浇漓。近今长吏训迪,礼多从简,骚以复古(古浪新采访),俗寡文教,武尚韬钤,争气节,崇释老(《平番旧志》),士知自爱,农勤耕耨,工无淫巧,商屯贱卖,贵谋蝇头之利。
  礼俗
  冠礼 不行已久。
  婚礼 夫妇为风化之原,六礼备具,以偕伉俪……纳采俗称上门;间名俗称讨庚,并以彩酒为礼。女家授以庚帖,俗称小八字;纳吉,俗称回小八字,以银饰为礼。将子平家合定庚命复与女家纳征,俗称取婚,以榼酒币帛服饰为礼。女家授以婚帖费婿,以女家针黹及靴帽等物请期,俗称送日子。选定吉日送帖于女家,皆媒妁将事。亲迎以榼酒为礼,彩舆仗乐具备,亦有不用仗乐者。婿不自往,代以男宾四人,俗称摆礼,女宾一人,俗称取亲。女家送者亦如之,男宾称押轿,女宾称送亲。奁具丰者先期送,俭者是日随彩舆送。妇舆至门,女宾二人出迎,婿俟于庭,妇至行拜堂礼,入房行合卺礼。婿次日晨诣妇家谒见妇父母,俗称回亲,三日后夫妻谒见妻父母,谓之回门。
  婚筮吉,先期送衣饰谓之过礼,厚簿称其家,从不言财,亲迎遵古礼,唯不奠雁(《永昌县志》)。
  丧礼 存诸经五服制,丧服用大布袭以极粗麻布巾,履亦用之。富者於内外亲属有服之外,普给白布谓之散孝。初丧,族邻亲友来吊,三日小殓,七日大殓,题木主,及成殓日,具来奠。殡日,亲族邻友或白服,或衣冠,送至墓穴即葬。
  父母初终,披麻卧草,三日小殓,七日大殓,殡期不出七七,富家不论亲疏,通送孝布。
  丧三日入殓,服衰,七日行祭礼,殡时焚草于门外。葬不演剧,惟斋七作佛事。士大夫丧,遵家礼时俗,多延僧修荐,或一日,或三日至若鼓吹,宴客,无服,挂孝俗已革矣(《永昌县志》)。
  祭礼 建祠行祭者仅数家,余逢家讳日祭于寝。清明、中元、孟冬皆扫墓以祭。祭视文公家礼,虽未备具,犹不甚远。通行者,岁除日设画象,即夕焚纸币,黎明陈馔奠醴。
  时令
  元旦:长幼夙兴,祀天地祖宗,焚香,燃爆竹,以次行礼,亲友交相贺,数日乃毕。士庶喜,办衣服、酒食,以丰丽相。尚黎明,合族于祠祀先,以明尊卑。
  立春 前一日迎春东郊,邑人装古事,吹豳击鼓,观芒神土牛色,以占水旱丰欠,乡人会饮茹春饼。
  元宵 自十三至十六日,竞张灯火花爆,童子歌舞游戏,以庆元宵。
  二月二日 炒各色麦、豆,悬灯、放火树,游戏,晨起汲水,谓之引龙。
  清明节 通行拜墓礼,为春祭。
  三月三 步郊外踏青,以舒阳气。
  三月二十八日 东岳庙会,前后三日,市陈百货相贸易。
  四月八日 浴佛之期,各村落赴神庙以祈。
  五月五日 门插艾柳,儿童带五色丝索,佩香袋,涂雄黄于发际耳鼻。亲友馈角黍,相交贺节,饮雄黄酒。
  六月六日 曝晒衣服,造酒、浆、醋曲。
  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通行拜墓礼,为秋祭。
  仲秋节 以瓜果牲礼祀月,街坊集社赏月,饷以月饼。
  九月九日 重阳节饮菊花酒。
  十月 朔作纸箱盛冥衣冠履,谒墓祭焚之,曰送寒衣。
  冬至 拜小岁,祭神,为家长贺岁。
  腊八日 作粥,遍祭户庭。
  腊月二十三日 供糖饼,割雄鸡,以祀灶君,献刍豆,以秣灶马。相传,是夜灶神诣天帝,白人罪过,酺之以胶其口。
  除夕 换桃符,焚香、燃爆竹,陈祭品于天地、先祖位。拜尊长曰辞岁。挂黄钱,易门神,贴春联,以迎春禧。
  蒙 俗
  人性好勇,地广而瘠。不甚适于农业,诸部落向以游牧为本。计娶,先私会。以病为辱,病则烧石自熨。有征,会刻木为信。随畜荐居,以毡为庐,以马为绝品,贵者食之,上下山谷疾如风雨。其近边者,少半濡染华风,筑土室而居之。且耕且牧,畜牧以马、牛、羊为主,骆驼、驴、骡次之,兼畜猪与犬。伺夜者曰守犬,驰猎者曰猎犬。其人均奉喇嘛教。
  番俗
  婚礼 请媒议婚,女家既允后,媒持男家酒,遍饮女之父母、伯父、兄弟,则为定婚,不用庚帖。女家烹羊款媒。议财礼,或马、或牛、或羊,多寡量贫富焉。阅番经,择吉日,先送其半。若富家婿,是日同往。财礼之外,别备羊只或百或五十,馈女之父母,女父馈婿马一匹,氆氇拌袄一领,狐皮帽一顶,牛皮靴一双,红梭系腰布一疋及花布手巾数事。贫家唯倩媒送礼。娶皆以八、九月,以禾稼收也。至期,男家女眷迎于路。新妇服青氆氇袍,缘以桃红或绿色布,戴狐裘帽或尖顶毡帽。外戴大毡盖一顶,穿牛皮靴。其发结小辫数十缕,均分三股,盛以褐袋,以线缝之。外饰红玛瑙,圆而长者,每股二三十枚。间以海蛤壳,番语谓之石墩,白而大者十二枚,俗以多为贵,表其富也。新妇乘马,女家亲眷及其父、兄弟、房亲,携妆奁皆拥至,惟其母不送。男家将妆奁氆氇、玛瑙、石墩俱记其数。至婿家不行礼,同入帐房,以口袋盛羊毛磊高,覆以白褐为间隔,女眷坐左间,男子坐右间。新妇见姑及长亲至,但起立不去毡盖,亦不与翁婿相见。男家供酒饭三日,送亲之男女,仍拥新妇去,谓不成婚,男家取一半妆奁交送亲之人携回。至一二月,仍择吉娶,女家只一二人送新妇,并送乳牛二只,骡马二匹,面酒数驮,为女食用。至去毡盖,仍不行礼,是日成亲。次日领新妇赴各帐房谢,亦不行礼。女家仍将妆奁之半仍留于家,俟半年后夫妇和悦无间言,乃全给之。土番略同。
  丧礼 父母殁,男女聚哭尽哀,请喇嘛七人,左右诵经。移尸帐房门内左,以白褐单盖之,或三五日,于番经选日寺,以皮绳束尸缚牛背上殡,去尸出门,以牛乳数碗泼门外,以柏枝薰帐房。驮至山后直坑,傍开灶门,置尸于内,以火焚之,化为灰烬,覆以土,不起坟,插木杆,挂布旗,上写番经。每逢忌日,家中诵经七日或五日,永不上坟。其孝服,男女各解发辫,妇女不戴石墩、玛瑙,衣服反穿一月乃如常。
  时令 新年初一日赴寺中向喇嘛叩头,回帐房吃茶毕仍赴寺,绕行寺外十余周。有病者以身帖地行一二周,不贺年,或请亲友吃茶。忌以火与人,至初六日乃如常。十五日皆赴大喇嘛处摸顶,喇嘛以木杆系红布环而击之,被击者欢喜无量,其未击者求之,或侯四五日乃去。六月十五日亦然。各寺喇嘛正月、六月初一日诵经至十五日,大喇嘛台坐念经戴面具,著彩服、蟒袍、异色者三十二人,为天王、菩萨、牛头、马面、护法诸象,于中寺坛上跳舞。其始以鼓乐喇叭号筒,自中还之,两两继出,其后乃合跳。以炒面和酥油做赤身人形,置三角木盘内,下衬三角绸幅,天王一人,以小剑而支解之,诵经毕,又以鼓乐,鸣炮,送之寺外一二里余而还。是日,执事者收番、汊民人布施。过年取河冰列墙上,块块相接。除夜于房中烧香、念经,其父母已故者叩首哭泣,乃团坐吃茶而睡。
  回俗
  婚礼 女父母允后,又俟亲房叔伯具允,乃以油面团遍食之,谓之油交团。媒裹其余,归示男家以为定。其财礼亦于是日议定,或马或骡二匹,贫者以四小牛,先送其半。将娶,送布疋衣料。娶日,婿及亲属皆往,至女家户外环坐于地,其尊长为诵合婚经。婿跪户外,新妇跪室中。诵毕,女家送油香每人各一,牛肉各一块,即各先归女家。一妇人送新妇来,婿家开门索礼,以女鞋一双与之乃开门,婿家以箭杆二支与新妇兄弟。婿家女眷献茶四杯,同送亲女眷三拜,送亲女眷食少许,引新妇入房,立于灶前。其送亲男子不入门,环坐户外,婿家饷之先归。至晚成亲。次日夫妇各洗浴,新妇拜见翁姑及各长辈,婿往女家,拜见女父母及各亲。
  丧礼 男妇举哀,置尸木床东西向,不向南北。即日洗尸,裹其身,以三布单撒红花潮脑,自下而上裹束,以布条入木匣舁至坟,浚直坑内,又旁浚一窟,谓之穿堂。开匣解布条,将尸侧身西向置穿堂,去头上布单,露其面。以土塞其门,填土起坟。掌教阿訇诵经后散。又请房亲尊长一人,每日三次至坟诵经,凡四十日乃止,家中逢七日,请人诵经。服用白布,亲族戚友来吊,富者亦散孝布,又以钱散穷人,谓之做好事。
  时令 每三年缩一月,以有闰也。过年一月之先,皆闭斋,满一月开斋,即为新年第一日也,以见月为度。闭斋之日,鸡鸣用饭,至日落复饭,余时俱不饮食。过年先至寺礼拜,总掌教次赴坟诵经,然后互相贺年开斋。七十日谓之小过年,亦至寺礼拜,上坟、诵经,富者烹牛羊馈送邻里。闭斋前十五日转巴拉提、各掌教等至各家诵经,家中人皆跪俯,掌教令皆合掌面前,逐一手擦面一下毕,馈掌教布施。
  附方言
  百 或转北音。
  哈 俗发语辞。
  儿 本小子之称,俗指物皆带一“儿”字,竟似语助辞。如钱儿、帽儿、房儿、桌儿、耳坠儿、手钏儿之类。
  角 俗转各音,总角、俗曰角儿。
  顿 俗谓一餐为一顿。《世说》罗友曰:欲乞一顿食。《杜甫诗》顿顿食黄鱼。又打一顿,谓笞责一次,《唐书》打汝一顿。
  我 或读如字,或转卧音。
  舀 如舀水舀饭之类,陇右为恒言。
  铧 俗谓犁铁为铧,音华。
  耩 俗读刚,上声,为耒耜也。
  磨 去声,俗谓覆种之器,即耰也,非磨面之磨。
  埫 地亩数,二亩半为一埫,陇右为恒言。
  瞎 俗以不好为瞎,非心瞽者也。
  麦俗转墨音。
  雀 俗转〓音,呼他鸟亦如之。
  鸦 俗转哇音。
  可是 可俗转渴音,亦发语辞。
  嘎哒 助语辞。
  爷爷 祖父之称,若称父则曰爹,曰爸,从无称爷者。
  亲家 两姻相互之称,亲读去声是矣,亦有读平声者。
  迎亲 即迎婚之谓,迎读若应,欲合去声。
  娃娃 婴孩之称,儿女通称。
  挑担 即连襟之谓,民间两婿俗称也。
  乖爽 即佳爽之讹。
  活人 俗谓勤苦营生也。
  歹毒 歹者好之反,俗以人心残忍如鸩毒,谓之歹毒。
  可恶 俗谓人凶狠,或读去声,或读入声。
  高兴 俗讥人浮躁轻狂也。
  冒失 谓言行唐突也。
  扬气 凡物华美谓扬气,非扬眉吐气之谓。
  标致 俗以品貌骨格俊俏为标致。
  体面 谓美貌也。
  规矩 矩俗转居音,谓循分守礼者。
  别致 俗谓异常也。
  整治 治读持音,凡物损坏修理,皆曰整治,非整饬之谓。
  睡觉 觉读教音,杜牧诗,“十年一觉扬州梦”;程灏诗:“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皆睡已醒之辞,陇右则甫就寝即曰睡觉。唯睡醒曰睡了一觉,则与枚之诗合。
  窝囊 俗以人不整洁为窝囊。
  夥计 俗转为夥结同赀合谋之谓。
  刁乖 性情恋野诡僻谓之刁乖,乖俗转拐音。
  真哥 即真个之讹语。
  衣裳 衣服通称,每二字连说,非古所谓上衣下裳也。
  耳坠 坠俗转为垂音,即耳环也。
  些许 亦曰些须,俗言少也。
  排场 俗以局面大放为排场。
  坐席 俗谓吃酒席也。
  鬼魂 俗谓无赖辈,即鬼祟之谓。
  花儿 民间歌谣之曲。
  上户 上俗转为商音,富家之称。
  穷汉 汉俗转为寒音,贫家之谓
  藏藏 藏读苍,去声,闲游之谓,亦曰浪浪。
  挣扎 俗谓免强出力。
  缓著 慰人养病之谓。
  锅块 块俗转平声,谓锅烙之厚饼,亦曰干粮。
  这里 俗以为致哒。
  轻些 儿谓病渐瘥。
  莫意思 即没兴趣之谓。
  夜里哥 即昨日个三字之讹。
  老汉家 汉俗转平声,长老之通称。
  无其奈何 即无聊之谓。
  粗枝大叶 俗谓不精细。
  麻利尖钻 俗谓黠慧之辈。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