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46
颗粒名称: 水利
分类号: K928.4
页数: 3
页码: 51-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肃风高土燥,盛夏易早,引水灌田,关系綦重。山田勿论,己凡川地之近河者,苟非碱卤,均可因势利导。是在司牧者加之意,尔特列水利,非徒明沟洫遗制,亦为诸郡邑风劝云。
关键词: 永昌县 地理 水利

内容

甘肃风高土燥,盛夏易早,引水灌田,关系綦重。山田勿论,己凡川地之近河者,苟非碱卤,均可因势利导。是在司牧者加之意,尔特列水利,非徒明沟洫遗制,亦为诸郡邑风劝云。
  永昌县
  蹇占口渠在县东南三十里,亦名涧水,源出雪山,东北流经蹇占(一名涧转)山口,分灌民田。自县东二十里金龙坝起,二十五里新旧二坝、三十里三坝、三十五里四坝、四十里五坝、四十五里六坝、五十里七坝、五十五里八坝、六十里九坝。县东南四十里河南三沟。
  水磨川渠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泉源不一,冬夏不竭,分灌八坝。县西南二十五里曰南坝,源出塔儿湾泉,曰站家牌。曰中坝,源出龙王庙乱泉。县西二十里大北坝、三十里上北山坝,源俱出北古城南乱泉。又西暖泉坝,源出西暖泉。县西二十里小北坝,下北山坝,源具出红庙儿大泉。
  牧羊川渠,在县北十里,一曰金川硖渠,发源金川,人水磨川,绕流城北,并马家泉,东水泉灌田,五里曰金川坝,四十里河西坝,上河东坝,四十五里下河东坝,六十里宁远坝。
  大河口渠,在县西南九十里,发源鸾鸟山之平羌、脑儿都山口,共灌五坝。必赖冬月雪盛,至夏冻消水盈,旱则势弱流竭。土人谓西五坝,为出水口。又县西五十里河西坝,六十里河南坝,七十里流通坝,西二坝,七十五里西头坝。
  《五凉志·永昌水利图说》:水利之兴,务详其源,源出于泉或出于山。永邑山水之大莫如邑东之涧转口,邑西之大河口。涧转之源发自雪山,其末流则炭山堡、柔远驿亦资其利。大河之源来自鸾鸟,平羌、脑儿都山口,其末流则水泉堡,王秀堡,咸被其泽。倘冬雪不盛,夏水不潮,常苦涸竭。泉虽长流,而按牌分沟,一牌之水,不能尽灌一牌之地。炎夏,非时雨补救,未见沾足也。且山水之流,裕于林木,蕴于冰雪,林木疏则雪不凝,而山水不给矣。泉水出湖泊,湖泊带潮色,似斥卤常白,土人开种,泉源多淤。唯赖留心民瘼者,严法令以保南山之林木,使荫藏深厚,盛夏犹能积雪,则山水盈留,近泉之湖泊,奸民不得开种,则泉流通矣。
  五棵树渠,在县东北九十里,源出乌牛坝泉水,灌梅家寨,汤吕堡,朱王堡,新城、董家、郑家、陈仓等七堡。共分四坝,其乌牛、清河、暖泉三坝俱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小沙坝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
  下清河泉 在县东北,分浇宫家,永宁二堡。又中暖泉水,灌中暖泉堡。
  者来坝 在县南十五里,泉出南山,灌者来寨。
  毛卜喇坝 在县西北四十里,源出一碗泉,灌本堡。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