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41
颗粒名称: 沿革表
分类号: K928.6
页数: 8
页码: 39-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地名之同异,失于纪载,不详者多失于傅会,不实者尤多,西陲,古用武之地,分合迁徙,代有同异。载在往籍,不尽无征,旧志历代沿革考核綦精。朝廷因时定制,规模宏远,凡改设及析置诸郡邑,宜补辑备登,沿流溯源,一切傅会支离之说不取焉。
关键词: 永昌县 沿革表 地理

内容

地名之同异,失于纪载,不详者多失于傅会,不实者尤多,西陲,古用武之地,分合迁徙,代有同异。载在往籍,不尽无征,旧志历代沿革考核綦精。朝廷因时定制,规模宏远,凡改设及析置诸郡邑,宜补辑备登,沿流溯源,一切傅会支离之说不取焉。
  甘肃布政司
  (凉州各郡)
  甘肃布政司
  《禹贡》:黑水西唯雍州,周旧邦在雍之西陲。周孝王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甘肃为之秦自此始。及平王东迁,封秦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泾、汭之北为朝那,为义渠,河湟秦陇间羌戎居之。秦并天下,置郡县,为北地、陇西郡。汉置凉州部刺史,领陇西、金城、天水、安定、北地。武帝辟河西,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新莽时,卢芳据安定,隗嚣据天水,窦融据河西。光武次第剪除。其时,凉治陇。安帝又置张掖、居延郡。三国,魏复分河西为凉州,治天水。析陇西置秦州,治上邽。又置西平(今西宁)、汉阳(今秦州)郡。以陇西(临洮)、祁山(西和)、汊阳(优羌)为重镇。晋,置秦州,治上邽,领陇西、南安、天水、武都、阴平、略阳六郡;以凉州置武威,领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郡、酒泉、敦煌、西海八郡。建兴以后,相继割据,陷没为战国者一百三十有六载。南北战争,州县错杂,增损离合,疆境屡易。隋大业初,改州为郡,置司,隶剌史相统治。后群雄竞起,割土分疆。梁师都据朔方,称梁;李轨据武威,称凉;薛举据金城、天水、称秦。唐灭凉并秦,讨梁师成,尽平陇右河西地。唐初分天下为十道,置陇右道,领二十一州:秦、渭、兰、河、洮、岷、成、武、叠、宕、鄯、廓、凉、甘、肃、瓜、沙、伊、西、庭、临;其泾、宁、庆、原、灵、会、威、武八州属关内道。开元中又分十五道,关内、陇右道如故。天宝间,于边境置安西、北庭、河西、朔方、陇右诸节度使。贞元以后,陇右诸州尽陷于吐蕃,止余威、泾二州。五代相沿。宋初置陕西路,常以环、庆、原、渭为重镇。庆历初置沿边四路,曰熙河、秦凤、泾原、环庆,各置经略制,
  置司领之。而朔方、河西为西夏所据。金置庆原、临洮二路。元至元十八年,分置甘肃行中书省及河西、陇北道肃政廉访使于甘州。明置承宣布政使司于西安,统各府州县,设行都指挥使司于甘州,领各卫所。清初因之。康熙二年,以右布政司分管临洮、巩昌、平凉、庆阳四府,驻扎巩昌府。裁卫所八十五。康熙五年改为甘肃布政使司,移驻兰州行都御史台治焉,领四府、九州、二十八县。雍正三年裁行都司及卫所,改增四府:曰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又分巩昌州县置直隶州二,曰阶州、秦州。又改肃州为直隶州。改卫、所、设州、县。甘州府领县二,曰张掖、山丹;凉州府领县五,曰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茲统计,全省领府八,直隶州六、同知六、通判四、州六、县四十七。
  凉州府
  永昌县
  凉州府
  秦为月氏国,后为浑邪、休屠王右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命霍去病出陇西击败之,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郡,领十县:姑臧、武威、张掖、休屠揟次、鸾鸟、扑〓、媪围、苍松、宣威。元封五年置凉州部剌史以统之,其地形西北斜出,在南山之间,南隔西羌,西通西域,号为断匈奴右臂。三国魏文帝分置凉州。晋仍其名。东晋为张轨所都,居姑臧,称凉王,是为前凉。继为吕光所据,居姑臧,号为后凉。又据于秃发乌孤,号南凉,李暠据敦煌,自称西凉公,迁酒泉,号西凉。沮渠蒙逊初据张掖,寻徙姑臧,又为北凉。元魏平北凉,改州为镇。太和十四年复置凉州。周因之,置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寻复,为武威郡。唐初为李轨所据,武德二年复置凉州总管府,景云初置河西节度使。二年分陇右为河西道,天宝元年复曰武威郡。乾元元年复曰凉州。广德二年陷于吐蕃。宣宗复河湟。宋初置西凉府,属陕西路。景德中为西夏元昊所据。元灭夏,降为西凉州,属永昌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凉州卫,属陕西行都司。清因之,雍正三年升为凉州府,隶甘肃布政司,领五县。
  永昌县
  汉置番和县,属张掖郡。晋改属武威郡,后魏置番和郡。后周废郡置镇。隋开皇中复为县,仍属武威郡。唐初曰番和,开元十六年改置大斗军,属凉州。后陷吐蕃。宋为西凉府,景德中为元昊所据。元置永昌路。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属陕西行都司。清初因之,雍正三年改卫为永昌县。
  甘州府
  战国时为月氏戎地,汉初为匈奴昆邪,休屠二王所据。武帝元鼎六年,分武威、酒泉之地,置张掖敦煌郡。张掖郡领十县:乐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居延、显美。晋因之。……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