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231
颗粒名称:
页数: 2
页码: 1-2

内容

永昌建县,始自汉初,初建者四,即:番和、显美、骊靬、鸾鸟。自建县起,迄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已经无从考证:第一铲基土挖自何处,第一座木屋盖在哪里,但今天,人类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的前夕,我们俯瞰永昌大地的时候,不能不欣喜地看到:良田百里,工厂林立,交通纵横,高楼四起,整个永昌,蒸蒸日上。悠久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何等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物质财富。
  记录一个地方历史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篇籍为志书。幸赖前辈有识,为我们留下记述民国以前永昌历史的三本县志,以其具有结构谨严、叙论简赅、事实确当的特色而存传下来。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元代以前史实的载述,缺乏对于重大事件的记叙,缺乏与历史大背景的联系。因此,当我们读完它的时候,掩卷深思,不能不产生一种挂漏之憾,即欣然喜其所得,而又怅然若有所失。
  《永昌县志补编》,可以认为是对旧志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它是一本史实的摘录汇辑,但它的价值也在这里。因为是原材料的摘录,就保存了历史的真实;因为是原材料的摘录,读者从中得到的也必然是历史的原汁原味。不仅如此,这本补编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永昌的另外的视角。如果说永昌三本旧志是站在永昌看永昌,则这本补编就是站在陇原看永昌。多视角才能看清全貌。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成功的后面都埋伏着危机,因为骄横专断即从成功中滋生;任何失败的后面都孕育着成功,因为前车之鉴即从失败中获得。历史的沦桑之变可谓多矣,变化的过程及变化的结果,不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今天对我们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的每个昨天,都是今天的镜子。志书,具有存史、资政、警世、喻人的功能,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它客观真实地记载了一个地方的昨天,和它昨天的昨天。我们各项事业的成功,既需要创造,更需要借鉴,而志书的借鉴更是断不可少的,它可以使我们清醒头脑,少犯错误。
  1999年11月18日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补编

《永昌县志补编》

出版者:永昌县人民政府

本书是作者从《凉镇志》、《五凉志》和《甘肃新通志》(分别编于乾隆五十年、嘉庆二十一年和民国六年)中,摘录的大量有关永昌县的天文、舆地、建置、祠祀、学校、兵防、职官、人物、艺文等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方银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