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畅,百业兴”这些简单而明了的话,寓示了公路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常说:“修路难”然而永昌县新城子镇的老老少少却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条通向,富裕的金光大道。
永马线新城子至火松林路段是在车马道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简易公路,标准低、线形差,行车难,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新城子镇进一步发展经济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怎么办?等国家列项修建,恐怕十年、八年还轮不到,自筹资金修建,当地经济落后,难以承受。
新城子镇的领导班子不等不靠,发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他们采取以民工建勤改建路基,公路总段铺筑路面的合作方式,将这段路改建成三级公路。
全镇13个行政村,直接受益的只有两个村,有些村民听说要义务修路,自己又得不到多少好处,就满口怨言,说:“这条路我们一辈子可能也走不上一回,有啥修头?”有的村民还说:“民工建勤是过去的事,现在干活就得给钱,不给钱,谁干?”针对这种情况,镇领导班子对有意见的村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全镇村民统一了思想。表示再苦再累也要坚决完成分摊的修路任务。为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镇领导班子率先拿出自己五月份的工资借垫工程建设费用,其他干部深受鼓舞,自愿垫资,特别是学校教师慷慨解囊,从而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5月4日,民工建勤全面拉开帷幕,五、六千民工上阵,近2000台手扶机,千多辆马车,七、八百辆架子车、手推车一起上。有好多年逾花甲的老人也到工地劳动,他们说:这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自己能干多少干多少,做做饭,提提水也算尽了自己的心愿。
有的地方要拆房子,户主通情达理,按时拆除;有的地方暂时占用了耕地,村民们都能以集体利益为重,从不无理取闹,阻扰施工。短短半个月里,已完成土石方15万立方,占全线建勤任务的80%左右,按这个进度,6月中旬可全面完成整个改建工程任务。
新城子镇的村民们正在用自己坚强的脊梁和火样的热情铸造着通向文明畅达的康庄大道!
(《金昌报》199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