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毛显学)永昌县为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开展了以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为代表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以商品粮生产为主的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建设,以推广优质啤酒大麦、油料为主的支柱产业,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上,他们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光热、水资源较好的清河地区,大力开发间、套、复种等形式的立体农业,建设“吨粮田”、“双千田”扩大蔬菜、瓜果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初步形成了粮食瓜果蔬菜商品生产基地;沿山冷凉河水灌区,利用其气候冷凉,麦类灌浆时间长,可形成大穗、大粒和品质优良的特点,开发小麦和啤酒大麦的优质、高产综合增产技术推广;城郊、河西堡地区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市场优势,大力开展大棚蔬菜和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为主体的蔬菜基地建设。
去年,冷凉灌区推广丰产栽培模式,示范面积5万亩,亩产达450公斤,较前3年亩增104公斤,蔬菜生产已形成规模,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栽培试验取得成功。去年永昌粮食总产达15206.36万公斤,油料总产量达1138.06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3.8%、19.26%、,提供商品粮油分别达到6844.71万公斤、616.72万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7.86%、33.78%。
(《金昌报》199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