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甘庭德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市、县对河西堡小康示范镇达标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考核,通过了验收,河西堡镇达到了小康镇的标准。刚才县上的同志,区上的同志,镇上的同志都讲了话、发了言、表了态,市委副书记赵祯祥同志又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总结讲话,不但充分地肯定了河西堡的经验做法,而且分析了小康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对下一步如何在全市范围内搞好小康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会议从性质上来讲是一次业务验收会,从会议的规模上来讲今天有12个村、一县一区的领导来参加和市、县(区)小康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有关部门也参加,它的作用和意义已经远远地超过了这次会议的性质和参加会议的范围。我认为这次会议既是一个验收会,又是一个奔小康的经验交流会,还是一个加快全市小康建设的动员会。奔小康是我们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全市九七年所要实现的一个大的目标,那么,如何抓好农村工作的这样一个任务,如何在九七年全市实现小康目标,我想讲这样四点意见,希望县(区)、乡(镇)和村上的同志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
一、花大力气,抓紧宣传发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小康工程的认识。从总体上来说,从上到下、全社会对奔小康的认识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我们有的地方、有的农民同志由于受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影响,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存在着小康不小康,只要吃饱穿暖就行的思想,所以产生了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追求上的低层次性,对奔小康的目的和意义在认识上还不太明确。鉴于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做思想发动工作,要利用一切宣传机器包括广播、电视和一切宣传阵地包括黑板报、专刊等,广泛深入地宣传小康工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发动要让全社会都要认识到小康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最好的结合形式。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奔小康工程就是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了起来。农民要致富,就要通过勤劳致富,合理合法地致富,这里面就有个思想教育问题。要致富,还有一个科技和教育的问题,我们的验收指标中也有一个受教育面要达到多少的问题。所以说,奔小康工程是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的最好形势。通过宣传发动要认识到奔小康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途径,只有把两个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农民素质的目的。通过宣传发动使农民认识到小康工程是党领导农民群众走向富裕之路的一个桥梁。目前,我们要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在下世纪中叶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是要走向富裕之路。那么要走上富裕之路,就必须要通过小康之路才能达到。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阶段论,只有通过小康阶段才能达到富裕阶段,只有达到小康这样一个低层次的目标,才能达到富裕这样一个高层次的目标。通过宣传发动使大家认识到小康工程是提高咱们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措施。我国是个农业国,人口的80%在农村,我市是个工业城市,但农业占的比例仍相当大,农村人口比重也很大。我国在国际上要有地位,必须要有很强的综合国力;要有很强的综合国力,就必须要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工业化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国家最终要实现工业化,要实现国家工业化关键是农村工业化。再就是,我们要认识到奔小康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措施,还要认识到小康工程是巩固我们国家政权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提到这个高度来认识。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国家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联盟关键是体现在工农之间的差别,这个差别最终体现在经济收入上,这个差别一定要缩小。所以奔小康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缩小工农之间的差别,进一步加强工农联盟,这是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只要这个基础稳固了,我们的国家政权也就稳固了。通过宣传小康工程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奔小康的紧迫感,增强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二、群策群力,抓住关键环节,加快小康工程的进程。刚才我们听了许多验收标准,那么从这些验收标准和达到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要抓住小康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首先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有的同志讲“小康不小康,收入最为上”,为什么呢?收入多了,才能改善住房结构,也才能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也才能使子女不但达到初等教育,而且要达到高等教育。收入多了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追求也就高了,电视机普及率、安全用水普及率才能上去。所以首要的是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第二个环节是住房,有的同志讲“小康不小康,关键在住房”,达到小康标准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住房,所以住房相当重要,这当然得必须有钱。第三个环节是受教育面达到的程度。有的同志讲“小康不小康、教育要加强”,能不能奔小康,关键在教育,科技兴市、科技兴县、科技兴乡、科技兴村、科技和教育兴家庭,这个概念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起来,若教育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掌握不了一定的技术,那么生产环节中的效益就不可能提高,最终影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当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抓紧,我认为这三个方面一定要牢牢抓住。各乡(镇)根据自己的情况必须明确还要抓那些指标,要将这些作为关键环节来抓住抓好。这些环节如何抓,关键在措施。要提高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抓住三大支柱产业。一是经济作物,包括林果业和蔬菜等,二是畜牧业,畜牧业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前几天我们在水源召开了“两贮一化”现场会,大力发展饲草性的畜牧业,我们西边和南边的乡镇有天然的草场,如何把天然的草场和家庭养殖结合起来发展畜牧业,我认为这是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大支柱。再一个支柱产业是农村加工业,也就是乡镇企业。只要把这三大支柱产业抓上去,农民增加收入就有了途径、潜力和办法。当然种植业是基础产业,这必须要抓。最近市上结合编制九五规划也编制了六个方面的上台阶规划,其中包括粮食生产、乡镇企业、节水、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畜牧业等等。在奔小康工作上,县(区)、乡(镇)、村都要制订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台阶的规划,这个台阶必须要高,然后按照规划分步实施,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制订规划必须将目前的现状和基数弄清楚,就是将每个乡(镇)、村和各个农户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搞清楚,要如实申报和统计,这是制订规划的基础,不能以压低基数来制订规划中的目标,在核定基础数的基础上来制订规划,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压力和动力,这样也就有点子、有办法,才能出成果。最近我们都在学张家港精神,其中有一条叫自加压力,我认为在弄清基数的基础上每年有一定的增长,这就是自加压力。
三是竭尽全力,抓好典型推广,加大小康工程建设的力度。我一直在讲,抓典型是我们各级领导的领导艺术的一个基本功,看能不能抓好点并能否迅速推广。所以要求各级领导竭尽全力抓好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推开。抓典型既要抓增加农民收入的典型、科学种田的典型包括规模养殖的典型、发展乡镇企业的典型,然后大力推开。在住房上要抓好样板房,教育上要抓全民办教育的典型,等等。如何推广典型呢,我想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巡回报告等办法。我们大家长期做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推广的办法也很多。推广典型的目的是加大小康工程建设的力度,有了力度,才能加速进程。
四是集中精力,抓细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