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蒋延东在全市农村康建设及帮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农村小康工程建设纪实》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170
颗粒名称: 市委书记蒋延东在全市农村康建设及帮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F124.7
页数: 6
页码: 145-150
摘要: 本文是九九六年三月一日金昌市市委书记蒋延东在全市农村康建设及帮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为进一步充分发挥帮扶工作的作用,切实把农村小康建设抓紧、抓实,把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作为农村奔小康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 农村小康 小康建设 蒋延东

内容

一九九六年三月一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农村小康建设及帮扶工作会议,总结了去年和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小康建设工作及帮扶工作;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95年度农村小康建设工作先进乡(镇)和命名小康乡(镇)的决定》和省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办公室《关于表彰95年度全省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人员的决定》,并为受表彰者颂发奖状、证书。农村小康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帮扶工作获得了好的效果。赵副书记介绍了去年全市小康建设和帮扶工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了今年农村小康建设和帮扶工作的任务。县、区领导进行了表态发言,一致表示要更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一步充分发挥帮扶工作的作用,切实把农村小康建设抓紧、抓实,把干部下农村帮扶工作作为农村奔小康的重大举措。这些都很好,我都赞成。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是在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实现小康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是人民在彻底解决温饱后向富裕过渡的一个阶段。在农村实施小康工程建设,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化,是两个文明一起抓,推动农村经济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在认识上要有三个突破:一要在小康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增强紧迫感上突破。农村小康建设牵扯到农村的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强,是农村工作的总体表现,加深农村小康建设是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认识,既要考虑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破重点、抓关键,又要防止“一刀切”、“一手抓”。省委、省政府提出河西、城郊和沿黄灌区在九七年提前实现小康,即在明年达到小康,时间紧、任务重,而实现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增强紧迫感、增强自觉性,毫不犹豫地将农村小康建设力争高质量地搞上去。二是在全面深刻认识农村小康建设的意义上突破。要明确认识农村实现小康既是一项政治任务,又是一项经济任务,是将农村经济及其社会各项事业推向更高阶层的一个尺度、一个阶段,也是农民过上比较富裕幸福的新生活要求。所谓全面理解,一方面要全面理解各项小康指标内涵、监测方式、考核措施及总体要求,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基层广大干部群众要全面认识小康,理解小康,追求小康。农村小康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就是农民群众参与、投身到奔小康中去,所以必须以前所未有的“高浓度”和“大密度”宣传、发动,引导农民广泛参与活动,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动员广泛参加,增强他们奔小康的使命感、责任心、事业心,更好地发挥群体力量。三是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上突破。我市农村有许多优势,潜力很大,但主要是由于观念差造成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不尽人意。农村小康建设要密切联系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找准突破口,抓关键、抓主要环节;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富裕农民,抓住机遇,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因势力导,顺应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意愿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小康工程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小康建设工作。条件差的乡村力争早日实现小康,敢于争先;条件较好的乡村尽快达标,力争上游;已实现小康的乡村要认识清楚自己小康的层次并不高,无需自满,满足于低水平,要思想上再发动,认识上再提高,组织上再落实,工作上再深化,小康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在人的素质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在农村小康建设过程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住宅建设、交通道路等指标固然非常重要,但更主要的是抓根本、提素质。千方百计提高基层干部、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即人的素质的提高;抓住加快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奔小康为目标,以提高农村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使人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人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它包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这几项高素质的要求,并非各管自己事、各扫门前雪的观念。要帮助和引导农民树立爱国家、爱人民、爱集体的新风尚。在政治素质上对农民群众有一个很高的标准。二是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上有一个大的提高,不仅反映农民受教育程度要达标,而且文明程度,包括卫生习惯,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宣传社会上的好风尚,这些文明程度都体现在精神文明中,都体现在人的素质方面。三是科技素质。在科技水平上,不只是看见学历,受到什么程度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中能否有效掌握1——2门致富技术,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壮大经济实力。这种应用科学技术的水平,科学种田的能力,都反映到人的素质上来。提高农民素质,基层组织负有最主要的责任。一是清醒认识到提高农民素质基层组织是关键。基层组织建设搞得好不好,不能只看上报的一些数字,关键看怎样做人的工作。一方面看能不能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完成国家下达的定购粮任务,完成计划生育指标,看基层到底有没有战斗力,更重要的一方面要看能否有能力带领群众致富,有能力壮大集体经济,有能力把农村的社会经济搞得欣欣向荣,富有生气。树立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把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方位解决好,让农民群众有一种安全感,这些方面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反映。当然,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乡镇企业产值这些数字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人的素质的较大提高,不尽快把农民的素质提高,把每户科技带头人培养好,把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作用发挥好,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好,就不能说明这个基层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就不可能在农村小康建设中取得应有的进展,所以在小康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以人为中心,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扎扎实实的工作,能够使我们的农民素质在一定时期内有比较大的提高,包括一些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大农业思想的形成。二要进一步认识到提高农民素质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相互联系,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了十几年,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是党的政策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是,从领导者的角度来讲要因势利导,当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要考虑如何把农民的积极性向更高的层次推进,更好地发挥出来,以壮大经济实力,在这方面,农村基层组织还有大量工作要作。“以人为中心,提高农民素质”反映了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人的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包括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很容易解决,不但能使农民看到一些眼前利益,而且能看到长远利益,更有一种自我解放、自我发展、自力更生的敬业精神。有些农村的农民在教育上确实不够,存在本位主义,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有时县(区)上做工作、市上做工作,就是思想不通,这反映了落后观,欲躺在别人的身上,不断要求别人帮助。类似这样不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面貌的思想观念都反映了农村人的素质不高,更发现了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基层干部,县(区)上的干部、各方面的工作没有做好,做了群众的尾巴,没能积极的从正面去工作。所以,我们小康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是任务、指标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文化素质,提倡一种新风尚,振奋一种精神。那种依赖思想,懒汉思想,躺在某部门身上靠帮助靠他人解决问题的思想,实际上对我们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是极大的阻碍。所以想通过今天的会议,使在座的县区主管领导、市直各部门与农村有关的领导全力以赴把小康建设纳入自己的工作范围,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全方位的为实现省、提出的小康建设要求——在1997年全面达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是在工作责任制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小康建设本身就是一个责任制,与其它具体工作一样,是考核领导能不能完成工作的指标。特别是主管农村工作的部门,小康工作做得好不好,将来要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重要尺度,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领导在思想认识上,不要看成是一个一般性的任务。有些乡村已经达到,并经市上验收挂了牌,也不要认为任务完成了,应该说你们的这个标准并不是太高的标准,因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来的标准比现在要高得多,我们不能自满,挂牌之后只能向更高的目标看齐,小康村的建设还在低水平上,只满足于挂了牌,这不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有大量的更高标准的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去做,所以从我们各级领导来讲,从已经达标的乡村来看,一定要在思想上有一种不断进取,不断发展,敢于争先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推向前进。另外,小康建设,不只是一般号召问题,有大量的具体组织工作要做,要通过我们有效的工作,使小康建设工作的落脚点落在实处,不只是号召、布置了,表面上跑一跑,而是要真正抓出成效来。布置的工作要检查,检查的工作必须要督促落实,落实不够的要提出要求,屡次提出要求屡次不能够改变的,我们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在小康建设上,大家要提高责任感,提高抓小康建设的自觉性,只要我们各方面密切配合,上下一齐抓,我市农村九七年全面实现小康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而且是以比较好、比较高的目标来实现,尽力在河西五地市(我估计九七年省上要全面验收)争取往前排,不能只满足于过去,要争取名列前矛。
  我就讲这么三点。

知识出处

相关人物

蒋延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蒋延东
相关人物
金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