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一九九六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总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农村小康工程建设纪实》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160
颗粒名称: 永昌县一九九六农村小康建设工作总结
分类号: D920.1
页数: 11
页码: 111-121
摘要: 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分析了今年全县小康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年初对小康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确定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小康分项指标任务和主攻方向。把农村致富奔小康,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做为全县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以富县富民为目的,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一个基础,盯紧两个收入,狠抓五件大事,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由粮油大县向经济大县迈进的总体工作方针。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狠抓了小康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关键词: 建设规划 小康建设 永昌县

内容

一九九六年是我县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关键一年,为推动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证小康工程的稳步实施,争取提前实现小康目标,根据省、市对农村小康建设的安排部署和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分析了今年全县小康工程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年初对小康建设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确定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小康分项指标任务和主攻方向。把农村致富奔小康,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基础,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做为全县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康建设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提出了以富县富民为目的,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强化一个基础,盯紧两个收入,狠抓五件大事,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由粮油大县向经济大县迈进的总体工作方针。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狠抓了小康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工作。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上下艰苦努力,齐心协力地真抓实干,农业生产获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农村面貌在整体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全县农村正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向前发展,农村小康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十一月十二日到三十日,市县全面考核验收,全县已有9个乡镇,103个村,41180户,165973人,进入小康行列。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19元(90年不变价为1192元),全县小康综合评分达92.54分,小康乡镇的比重达90%,分别比上年提高670元、9.32分、50%(具体十七指标完成情况表附后)。一年来,我们在组织实施小康工程中,主要作了如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保证了小康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为了切实加强对小康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调整和充实了小康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王义担任组长,代县长方银天、县委副书记王宗文、副县长蔡学瑾、县长助理曹万香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农业、林业、农机、水电、乡企、财政、供销、农行、交通、城建、统计等二十五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并抽调5名得力干部充实了小康办公室。各乡镇也都相应地成立了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具体抓落实。从而在整体上强化了对小康建设的组织领导。为确保小康住宅建设工程稳步有效的进行,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吴自升任组长,副县长陆澄清、县委调研员、县城建局局长赵发祥任副组长的小康住宅建设领导小组,主抓小康住宅建设,并确定了10个小康住宅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小康住宅建设,把农村安居工程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来抓。县委常委会基本上每月听取一次小康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按照县上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今年的小康规划和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了小康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小康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增强了各级领导对小康建
  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乡镇领导全力抓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小康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全县小康建设的进程,市、县主要领导带领小康办的工作人员经常到农村检查督促小康工作,调查了解小康建设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树立典型、总结交流、推进了小康建设的步伐。
  二、广泛深入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奔小康的认识,增强了奔小康的信念。
  为了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形成对奔小康的共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奔小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形势和任务,大造声势,大造舆论,共唱小康建设重头戏。各乡镇也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奔小康的意义、内涵及各项指标体系,组织他们认真讨论研究,制定奔小康的具体方案和措施,抓重点、破难点,进行全面突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县、乡两级共召开研究部署小康工程的专题会议42次,共写刷涉及小康内容的各种标语312条,办专栏12期,播放新闻报道52条。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夯实小康工程基础。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科学化规模种植、科学化规模养殖和乡镇企业,全面振兴农村经济,推动小康工程建设。县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达到960万元,占17.6%,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科技三项费增加为54万元,加上其它农业投入及各项农业专项资金,现投入农业资金总额已逾40
  0万元。
  (一)大力发展科学化规模种植业。
  今年,我们充分利用去年秋冬成水地透、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不失时机的加大对农业的物质和科技投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最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据调查,在今年春耕生产中,每亩仅良种、化肥、农药等三项投入就达310元,较上年每亩增加投入53元,特别是,全县农村普遍重视有机肥的积造,在春耕生产中增施了大量的农家肥,有效地改良了土壤,培肥了地力,对粮食增产起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为搞好科学化规模种植业,今年全县共设置农业科技示范点23个,安排蹲点干部24人,示范推广农牧业科技示范项目60多项次。科技人员和基层干部重点抓了“三田”(吨粮田、双千田、小麦模式化栽培示范田)建设和“一病”(小麦根病)防治及“123”种子工程、地膜覆盖技术等,力求在科学化、规模化上有一个重大突破。今年共完成总播种面积50.9万亩,较上年增加4.34万亩,增加8.5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0.02万亩。一是在清河地区落实黑瓜籽种植面积4.02万亩,科学立体种植带田8.07万亩。二是在六坝乡首次推广落实了规模种植大田玉米1.0万亩,在南坝乡推广玉米带田2000亩,效果良好。三是在西河两乡镇首次推广地膜小麦1000亩,地膜洋芋3000亩。四是在全县建成啤酒大麦生产基地10万亩,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规模种植业。五是切实加强“123”种子工程建设,完成了万分之一小麦原种田25亩,千分之二小麦一级良种田500亩,百分之三的小麦良种繁殖基地7500亩;开展玉米杂交制种1832亩,啤酒大麦种子田5000亩,胡麻种子田330亩。六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落实覆盖面积8.27万亩。七是采取机耕深翻,轮作倒茬,种植绿肥,药剂拌种等综合抗旱防病措施,防治小麦根病10万亩。八是继续以城关、河西堡为基地发展规模化、区域化蔬菜生产,共建成日光温室880多座,塑料大棚3640个,完成露地蔬菜种植8000多亩。
  (二)积极落实科学化规模养殖业,努力提高畜牧业规模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科学化规模养殖业列为九六年五件大事之一来抓。在畜牧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依托千家万户发展规模养殖专业村、专业社、专业户,以“两贮一化”、“五改双推”为龙头,积极推广了畜禽品种改良,塑料暖棚养殖、饲料青贮微贮氨化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县畜牧站、草原站和各乡镇积极为规模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扶持政策。如红山窑乡拿出水泥50吨和其它建材,支持发展规模养殖户和百头牛场暖棚、氨化池的建设。新城子镇、朱王堡镇积极为农户发展养殖业牵线搭桥,从山东联系调运小尾寒羊200多只供给农户。全县落实规模养殖户7500户,建成规模养殖场134个,氨化池1.8万个,完成青贮氨化饲料4.63万吨,改良瘦肉型猪6800头,改良绵羊3万只,推广良种鸡40万只。并且已建成河西堡镇规模养殖基地及城关镇大坝村等一批重点养殖场。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基础。
  一是大搞渠道建设,夯实农业基础。今年,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多方筹资,组织千家万户投工投料,再次实施了千里渠道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田水利基本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与此同时,通过改革用水制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缓减了旱情的危胁,今年共新建、维修干、支、斗渠1297条,完成总长度1103.6公里,其中新建1147条,768.9公里,维修干支渠150条,334.7公里。新打机井46眼,旧井更新3眼。总投资金8410万元,投劳35.54万人(次)。投工日2651万个,投入机械15.5万台(次)。全县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可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3—5%,每年可节约水量1500—2000万立方米。
  二是全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县委、县政府把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当作小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中央、省、市的扶持帮助下,抓住国家扶贫资金向西部倾斜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并加大科技开发力度,认真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三是大力营造防护林工程,搞好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林网,实现渠、路、林、田配套,力争达到田成方、渠路成网,树成行的模式。今年,县委、县政府积极组织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大搞城乡植树造林,特别是着力发展经济林,增加农民收入。全县共完成造林13662亩,其中:经济林4813.9亩,防护林8848.6亩,在防护林中完成防风固沙林4642.4亩,农田林网4206.2亩,完成四旁植树35.81万株,义务植树47.57万株。
  (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兴办第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首先,狠抓了现有企业的挖潜改造和经营管理、促其投产达标。截止今年十月底,全县已建成乡镇企业1558个,从业人员27180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8、6%。完成乡企总产值86541万元,占年计划的84.2%,比去年同期增长76.1%,实现利税3350万元。占年计划的81.7%,比去年同期增长43.5%。其次,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高起点、高技术、立足短、平、快,选择新上项目,大办股份制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九六年实现小康培植了新的财源。目前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年初确定的企业项目基本按预定计划如期完成投产,发挥效益。如南坝乡砖厂、朱王堡蜡烛厂、焦家庄顺达制衣厂、六坝卫生巾厂、东寨塑钢门窗厂、城关饮料厂、永昌绒线厂等企业,当年建厂,当年投产见效。第三全力落实县委提出的乡镇企业“三个百分之五十”达标工作。县上领导挂靠了县上十大龙头企业,各乡镇领导也都挂靠了各乡镇的主要项目,派出大批干部领办乡镇企业,全力以赴抓落实。今年,乡镇企业用于以工补农,支农及社会福利专项资金达84万元。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14.5%,来自于乡镇企业。第四,以市场为龙头,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上,我们以城乡集贸市场为依托,以个体流通经营户为支点,广泛地动员群众进入流通领域,发展商品经济、搞活商贸流通。止目前,已建成水磨关、水泉子等地的集贸市场14个,个体贸易户达1994个,从业人员3688人,贸易成交额达3324.4万元,基本实现了贸工农、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模式。
  四、主攻小康难点,促进小康目标全面实现
  (一)增加投入,主攻小康安居工程。县上近几年,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和物资用于小康样板房建设,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小康住宅7000余套,其中96年新建小康住宅5500套,小康样板住宅1640套,有效的改善了农民住宅条件和农村面貌,为全县今后更大规模地建设小康住宅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今年县上又从县财政列支小康住宅补助资金20万元,水泥1000吨,建成高标准小康样板房示范村10个。
  (二)加强清理门前“三堆”及乡村道路建设工作。今年以来,县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硬措施,对农村门前“三堆”进行了重点整治,截止目前,共清理“三堆”重点户420户,清理面积5360平米,清理杂、乱、脏物共10400立方米,有效的治理了“三乱”从而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及村容村貌。朱王堡镇郑家堡村以住,宅基地使用证为准,确定清理范围;三沟村组织青年、妇女、民兵采取堆一平方米、罚一亩地的办法,集中清理门前“三堆”。各乡镇根据各自实际给予优惠政策,加快农村道路建设,提高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程度。目前已建成乡村道路861.5公里,其中铺油路271公里,达到乡乡柏油路,村村通班车的交通条件。
  (三)加强和完善小康文化及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县上制定下发了《小康文化建设规划》,要求乡有文化站、电影队,村有文化室,社有文化活动中心,设施要完善,功能要齐全,保证能正常活动,努力提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现已建成乡文化站10个,80%的村建成文化室。其中,建成全国先进文化站一个——新城子镇文化站,计划到九七年建成先进文化乡镇10个,先进文化站10个,努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如朱王堡镇郑家堡村,一贯重视村文化室的建设,现村文化室有图书2000册,电视机2台,放相机1台,照相机一台,蓝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全,在活跃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县各乡镇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体育活动设施,丰富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经过努力,目前我县已被国家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和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了大力提高全县人民,特别是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科技文化水平,今年年初县委作出了《关于科教兴县的决定》,从政策上保证了农村科技知识和职业技术普及工作的顺利开展。96年,我们在注重发挥县乡农技部门力量和乡、村农民职业技术学校的作用的基础上,还从外地聘请农、林、牧等学科的专家来我县大搞农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学科学,用科学的水平。今年,县、乡两级共举办“两高一优”农业、畜禽养殖、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整形修剪等技术培训280场次,培训农民8600入次,印发农林牧科技资料8800册,科技明白纸5.2万张,指导修剪果树2400亩,7.6万株。全力实施“科教兴县”、“科技兴农”战略方案。通过科技培训,发放绿色证书,职业培训教育,使每户掌握了一门致富技术,有一个致富项目,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基础。同时,今年县委还选派70名村党支部书记赴华西村培训学习开阔眼界;选派各乡镇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赴张家港参观学习,还组织县级四大组织干部,各乡镇、农口部门主要领导赴张掖地区各县、市参观学习,通过这些系列活动,提高了各级干部认识,更新了他们的观念,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增强了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五)坚持小康建设与扶贫开发并重,加大帮扶工作力度。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常召开专题汇报会,听取帮扶、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从整体上推动了扶贫工作的进程,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全县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到贫特困户家中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体察他们的疾苦。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了以领导、挂职、对口、结对子四种形式为主的帮扶工作,加强了部门联系村和基层党支部与贫特困户结对子帮扶工作,面对面签定扶贫目标责任书,按照不脱贫、不脱钩,不奔小康不撒手的要求,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小康建设步伐。据统计,今年,各部门、各基层党支部共为全县10个乡镇,109个村的350户贫特困户解决大化肥35吨,烧煤6吨,种子1450公斤,柴油320公斤,口粮2000公斤;职工为特困户捐款23660元,衣物110件和价值10700元的农资和生活用品,较好的安排了贫特困户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改善了干群、党群关系。如县劳动局在联系村的帮扶工作中,注重扶贫与开发,“输血”与“造血”并重,挤出现金1000多元,为张生文等8户特困户购买仔猪,鼓励扶持发展家庭养殖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尽快脱贫致富。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原则基础上,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是在农村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按照中央提出的“五个好”目标,着力开展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六大组织建设,配好班子,选好带头人,强化服务功能,使全县村级组织在整体水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为农村奔小康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今年共调整村级组织103个,调整村干部137人。其中,调整党支部书记18人,村主任37人,为81个村配备了妇女干部,把11名致富能手选进了领导班子。二是今年各乡镇配合“严打斗争”进一步整顿农村社会治安秩序,清霸扫痞,清除各种丑恶现象,取得,了一定成绩,收到了良好效果,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为小康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精神文明建设由“虚”变实,由软变硬。今年我们在全县农村普遍开展了法制教育和“三五”普法宣传启动工作,开展了创建“文明村”、“文明社”、“文明家庭”和“五好村”活动,在农户中开展了评“三户”活动。使农村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我县已被命名为全省精神文明先进县,全县创建了市级文明村标兵3个,文明村15个,“双文明户”、“五好家庭”、“遵纪守法户”分别达到总农户的6.2%、20%、66.1%。
  六、层层把关,认真搞好小康建设监测考核验收工作。
  根据甘政办发(1995)7号文件及省市小康考核验收会议精神,为了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县农村小康工程建设的水平和成就。县上于9月23日召开了小康验收工作会议,对今年的考核验收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县上成立了小康验收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吴自升任组长,副书记王宗文、常务副县长蔡学瑾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农业局、小康办、统计局、工交局、文教局、卫生局等8个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并从各单位抽调18名同志加强对各乡镇小康入户调查的指导。在充分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县上于11月1日专门召开验收工作会议,就如何搞好小康验收工作的具体事宜做了进一步的安排,确定小康验收工作由县小康办、县统计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统一验收。根据各乡镇的申报,县小康验收领导小组坚持“严谨、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10个乡镇的73个村,219个社,870户农户进行了抽查验收。经考核验收,全县共有9个乡镇,104个村,42407户达到小康,其中今年新进入小康5个乡,48个村,全县小康综合评分达92.54分,小康乡比重达90%。另外,县统计局、县小康办指导去年实现小康的四个乡镇建立起了小康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对农村小康建设成果实行动态监测管理,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成果的巩固提高。
  总之,九六年我县的小康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小康办和市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真抓实干,经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小康还处于一个低标准水平,离省、市要求和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甚远,工作还很繁重,任务仍很艰巨,需要我们做继续的努力和拼搏。特别是农村村社道路、农民群众住宅条件等这些比较薄弱的环节,还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拼搏,狠抓农村小康建设的重点、难点,主攻薄弱环节,进一步巩固提高小康建设成果,努力向高层次迈进、向高标准进取,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力争使全县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附:永昌县农村小康建设综合评价打分表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知识出处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