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直播:茫茫苍野下的记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骊靬探丛》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122
颗粒名称:
直播:茫茫苍野下的记忆
其他题名:
(甘肃永昌骊靬人的传说)
分类号:
K294.2
页数:
5
页码:
320-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甘肃永昌骊靬人的传说。
关键词:
永昌
骊靬人
传说
内容
导演阐述:
茫茫苍野,一道干枯的河床,散乱的石子和河道弯曲的形状,可以让人想象曾经河水的奔涌和不羁;村庄的影子,远处的起伏在天地的交接处,眼前的,和苍野一个颜色,安静地卧在眼前,跑几步就能进村;有一些乱石,一堆一堆地呈放在无影的阳光下,传说是千年以前,远古军人的坟墓;还有几垛残败的泥墙,断壁,无论从什么角度也看不出它们曾经的形状和作用……
祁连山沉默地依立在不远处。这是自古闻名的边塞要地,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甘肃省永昌县。
永昌好象是后来使用的地名,在西汉的地图上面没有这两个字,东汉的地图上面有了,比其他的地名颜色要浅,不知道是那时就有的地名,还是为了辨认,按照现在的称谓注明上去的。
历史上对这一带有一个直接的称呼:骊靬。最早的记载在《史记》,如今叫永昌县者来寨。
根据1989年9月的一份《参考消息》报道,一名澳大利亚的教师在甘肃永昌县有了重大的历史发现:他发现在很久以前消失了的罗马帝国城市。
在《后汉书》中有记载,当年的罗马朝廷为了和中国的丝绸直接交易,曾多次与“安息”(现为伊朗的东北)作战。最大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53年。
《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了,公元前54年,由当时与庞培、恺撒共同执政的大奴隶主、军事首领克拉苏率领四万多人进攻安息,第二年,在“卡莱”(现今的叙利亚)与波斯人的一次大战中失败,克拉苏的长子、第一军团首领带着残余部队突围。这支罗马大军在西方史料中从此销声匿迹。他们到底流落何处,成了千古之谜。
《汉书》的记载,公元前36年,汉军在和北匈奴的作战中,曾俘虏了一支“非常奇特的部队”。澳大利亚的教师认为,这支部队就是在公元前53年那次最大的战争中东逃的罗马第一军团。
斗转星移,公元二十世纪的末期,在中国甘肃永昌的骊靬,又发现了说着一口当地话,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却是凹眼,高鼻梁的人。他们是两千多年以前罗马军人的后裔吗?还是多年以前经过古丝绸之路来此地做生意的外族人?
这一期的“直播时刻”节目,将在茫茫苍野中,当年“骊靬”的故地,展现种种的推测和遗迹,讨论多年以前罗马人的后裔今昔何在。
也许,在节目当中看到的那些人并非是当年罗马人的后裔,但是,曾经有过那样的一段历史是可以在今天尚在的遗迹中重温的。
机位:1#,骊靬亭,开场;2#,村子里的古城墙;3#,苍野中古墓等;4#,村中民居。
声音:希望传递出主持人行走在干枯的河道中石头的响声,和空荡的苍野中的“寂静的声音”。
地点:甘肃,永昌县附近
主持人:于洪、尹丽
导演:樊馨蔓
直播时间:2001年7月15日
注意:主持人在现场,注意语气和用词的把握,千万不要在感情上造成对当地人无意的伤害。
直播内容:
1,1#机,开场。
一片寂静的枯黄,在逐渐扬起的镜头面前,延绵向远处。随着镜头的寻找,移动,看见连绵的祁连山。
2#机过渡苍野边缘寂静的村庄,黄土铺就的村中的道路,特色的墙,房屋。
4#机,村子66号院门口。主持人尹丽(大意):
介绍这个村子的地理位置,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图版),县名,村名。这是西北的一个普通的村庄,但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个
村子近十年来,正在越来越引起外界的注意。
到底是一些什么不同于寻常的原因呢?
进院子(或屋子)。四周坐满了人。镜头环顾,虽然在坐的人平常,但是有一些明显的特征:凹眼,高鼻梁。尹丽:
A,寒暄,把握活泼,幽默的气氛。
B,在寒暄中注意到:这些人都有不同于本地人的明显外部特征。完全致的本地口音。
C,都是住在这个村子里面的人吗?
结束语: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会见到这样一些外貌不同于汉族的人呢?这件事情说来话长。
2,3#机,苍野中的于洪:
A这个地方在西汉时期叫“骊靬”骊靬的指定性含义,民间说法;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古老的丝绸之路,,是自古以来兵家和商家的注目之地;近代叫“者来寨”,1999年以后改名为“骊靬村”。为何改名……
B两千多年之前,公元前53年的一场战争,介绍大致那场战争的背景。,在战争中永远失去了记录的古罗马军团,关于他们的传说。
C,这个地方引起外界注意的起因,原于1989年的一场争议。一位澳大利亚的历史老师……
D,于洪脚下的乱石。传说中是两千年以前古罗马人的坟墓。他们埋葬的方式和当地人不一样:把故去的人体放入坑中,用石头一层一层堆满。
一组苍野的空镜。要求:赋有意韵和表现力。
3,4#机。66号院。尹丽(大意):
A传说中的骊靬人的后代,在这个村子里的生存,据说一直到唐代。然,后渐渐分散到四周的村庄。现在这个院子中的,有着明显外族人特征的人,就是传说中的骊靬人后裔。
B对话了解,他们对自己历史的了解程度,什么时候开始了解的,童年,的时候?十年前?是家族传说,还是外界的报道中知道的?
C从小生存的感受。为什么父母长的是完全本地人的样子,而他们会完,全的不一样?如果真的是骊靬人的后裔,两千年还不能改变他们的基因吗?
4,3#机,干枯的河床。“爬走”的感觉。
主持人于洪在河道里面走着。脚与河道里面的石头撞击的声音。慢慢走向镜头:
A,时光流逝的感受:即使现在的河道空了,河水干枯了,也仿佛能够听见当年河水的奔涌声。
B,推测两千多年前的那支打败了的罗马军团选择这里做生存的基地的理由水木旺盛,军事要道。
于洪离开河,道,走上河床的苍野。镜头展示,一片渺茫。
于洪:
A远处天地间残存的烽火台;
B元,代兵营的遗迹;
5,村里。2#机,尹丽与村民从村道上走来。到达已经被保护的古城墙。
尹丽与明显外族人特征的村民。尹丽:
A这段城墙已知的历史,何时被围起来保护;
B,这,段城墙所代表的建筑特点;
C石头上“骊靬”两字的意思。
D,有,多少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专家和记者来访问过这里,他们对此的感受和态度(时间不够,可省略);
6,1#机骊靬亭。于洪:
A尽管大量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这儿生活着骊靬人的后裔,但是专门的,历史学家还是认为,这儿是边域地区,又是自古以来就是商人不断往来的古丝绸之路,中西交通要道,其频繁的交往,一直延续到了明代,因此在河西走廊这一带要找到若干蓝眼睛,高鼻子的人,并非是困难和意外的事情;
B历史学家认为,关于“罗马城”内、外城的建筑结构,中亚一带早就有了,;《汉书》上面记载的“骊靬”在公元前的《史记》中就有出现,和公元前36年那场战争中失踪的罗,马人的称谓的关系。
C,关于骊靬亭的介绍;
D结束语: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是无论怎样的沧海桑田,,也难以抹去的。现在,战场和边疆的概念已经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商人们也不再是驮着丝绸和货物,在驼铃和马刀的伴随之中往来穿梭。
而这些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使用同样的语言,习惯了同样生活方式的人,究竟是不是传说中的骊靬的后裔,还要有待于更多的证据;无论在将来的某一天证实的是怎样的结果,都将验证一段被时光掩盖了的历史。
镜头摇开到连绵的祁连山;寂静的村庄;在一起聊着的“骊靬人后裔”;干枯的河道;苍野中孤零零的烽火台……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直播中国》2001年7月15日在永昌县者来寨现场直播的解说词)
知识出处
《骊靬探丛》
出版者:陕西旅游出版社
本书共收录了四部分,其中包括了骊靬史志记载、上下求索、破解奇谜、走向世界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樊馨蔓
责任者